调丝品竹

调丝品竹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diào sī pǐn zhú

释义

吹弹乐器。

出处

明·汤显祖《紫箫记·假骏》:“自家鲍四娘,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策追锋,还推老手。”

用法

调丝品竹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音乐。

繁体

調絲品竹

近义词
成语造句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旁边五六个标致青衣,调丝品竹,按板而歌。”

调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调动军队;派遣将领;或是调动、安排人力。
  • 造句:写书教太师知道,早早调兵遣将,剿除贼寇报仇。(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七回)
  • 释义:弦:弦乐器;管:管乐器。弹拨吹奏乐器。
  • 造句: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九章:“屏风边上,还站着几个乐师,在那里调弦弄管,给他们伴奏。”
  • 释义:见“调嘴弄舌”。
  • 造句:你们调嘴调舌的搞什么鬼呀?王镇《枪》第四幕
  • 释义:见“调唇弄舌”。
  • 造句:调唇弄舌,莫非骂詈之言。明·汪廷讷《狮吼记·争宠》
  • 释义:犹言调唇弄舌。
  • 释义: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
  • 造句:这自然是调虎离山之计,邓和武汉派都是不同意的。(郭沫若《海涛集 南昌之一夜》)
竹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 造句:刚过了小桥曲水,又见些茂林修竹。(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二回)
  • 释义:吹奏乐器。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亦作“调丝品竹”、“调丝弄竹”、“调弦弄管”。
  • 释义:丝、竹:弦乐、管乐的通称;豪竹:粗大的竹管制成的乐器。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
  • 造句:哀丝豪竹颂英烈,此是北昆跃进花。(茅盾《观北昆剧院初演〈红霞〉》)
  • 释义: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造句:毛委员胸有成竹,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陈伯钧《毛主席率领我们上井岗山》
  • 释义:势:气势;威力;破竹:劈开竹子。气势就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了头几节;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势分开了。比喻打仗或工作毫无阻挡;节节胜利。
  • 造句:关胜等众,乘势长驱,势如破竹,又克大谷县。(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九回)
  • 释义: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 造句:富贵的备了佳肴美酒,携妓傲游,弹丝品竹,直要闹到月落西山,方才人影散乱。清 刘璋《凤凰池》第四回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