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有余责

死有余责

  • 结构
    复杂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sǐ yǒu yú zé

释义

犹死有余辜。

出处

汉·荀悦《汉纪·哀帝纪》:“幸得充位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此负国,死有余责。”

用法

死有余责作谓语、定语;指罪大恶极。

繁体

死有余責

成语造句

宋·苏轼《昌化军谢表》:“军讫者并鬼门而东鹜,浮瘴海以南迁,生无还期,死有余责。”

死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见“死声咷气”。
  • 释义:形容没有生气。
  • 释义:死去了又活过来。形容生命不息。
  • 造句:碧野《山高水长》:“经过死而复生的挣扎,他才在风雪中摸下了祁连山。”
  • 释义:已:停止;完毕。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奋斗;一直到死为止。奉献了一切。
  • 造句:臣披肝沥胆,尚不能补报皇上之恩。今奉诏命,敢不竭力尽忠,死而后已。(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三回)
  • 释义:麻木不仁,没有生气。
  • 造句:他一辈子生活得没味没臭,死死平平
  • 释义:求:寻取。指在极其危险的境地中求取生存。
责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敢于承认错误并自我批评。
  • 造句:男子汉要知错就该,勇于自责
  • 释义:犹死有余辜。
  • 造句:宋·苏轼《昌化军谢表》:“军讫者并鬼门而东鹜,浮瘴海以南迁,生无还期,死有余责。”
  • 释义: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阁思过”。
  • 造句:民有争诉者,辄闭阁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后汉书 吴祐传》
  • 释义:自谦之语。无法弥补自己应负的责任。
  • 造句:汤无尺寸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为三公,无以塞责。《史记 酷吏列传》
  • 释义:敷衍:做事不认真;塞责:搪塞责任。做事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 造句:官僚主义的表现,一种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
  • 释义:潦草:草率,不精密,不认真;塞:搪塞。形容做事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不负责任。
  • 造句:钱钟书《围城》:“中国人丑得像造物者偷工减料的结果,潦草塞责的丑。”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