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庄舞剑

项庄舞剑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释义

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处

清·刘坤一《致张香涛书》:“[定兴]乃于署督篆任内,奏参银元局及淮山盐务,牵涉敝署,不无激射之词,论者谓为项庄舞剑,而弟因未尝稍存芥蒂也。”

用法

项庄舞剑作宾语、定语;指别有所图。

繁体

項莊舞劍

成语造句

叶圣陶《城中》:“但是他的话里却含着骨头,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

项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 造句:在讨论会上,他的一番话却暗有所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释义:项:颈项。原指前后相顾。后多形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
  • 造句:梁启超《爱国论》:“然逃亡者项背相望。”
  • 释义: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造句:叶圣陶《城中》:“但是他的话里却含着骨头,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
  • 释义: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造句:《大马扁》第四回:“在康有为之意,志在成各,如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今见成各也不动,已自愧悔。”
  • 释义: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造句:李大钊《国民之薪胆》:“盖项庄之剑,志在沛公,青岛之用兵,不在报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约。”
剑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 造句:南朝·梁·江淹《狱中上建平王书》:“常欲结缨伏剑,少射万一。”
  • 释义:瞋目:瞪大眼睛;案:通“按”,握住。瞪圆双眼,握着宝剑。形容带剑者怒目圆睁的样子。
  • 释义: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 造句:日内瓦,话重说。换唇枪舌剑,议倾坛席。(陈毅《满江红 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
  • 释义: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
  • 造句:世易俗异,事执舛殊,不能通其变,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剑,守株而伺兔也。《后汉书·张衡传》
  • 释义:冷风似刀寒霜如剑。形容气候寒冷恶劣。也比喻周围人际环境恶劣严酷。
  • 造句:这位老人两鬓斑白,黝黑的脸上刻满了风刀霜剑,说明老人受过不少磨练。
  • 释义: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造句:叶圣陶《城中》:“但是他的话里却含着骨头,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