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联盟
-
结构
成语
-
程度
成语
-
字数
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成语
国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 造句:在国难当头的现在,白天里讲些冠冕堂皇的话……不就正是这些人吗。(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 释义: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 造句:林语堂《论利》:“一面羡慕人家国富兵强,工业发达,科学昌明。”
- 释义: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 造句: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国富民丰,时有管弦之乐。(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 释义: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 造句:毛泽东《南京政府向何处去?》:“战犯不除,国无宁日。”
- 释义:原指牡丹花色香俱佳;后又指女子容貌出众。
- 造句:于那娉婷妩媚之中,无不带著一团书卷秀气,虽非国色天香,却是斌斌儒雅。(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六回)
- 释义: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
- 造句:鲁迅《知难行难》:“那时似乎并不谈什么国家大计。”
盟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 造句:如昭公讳孟子之姓,庄公强割臂之盟,是婚姻之礼废了,那淫僻之乱莫不从此而生。(清 李汝珍清《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 释义: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 造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年伯黄先生,位尊德重,求使主秦晋之盟,则唯命是听。”
- 释义:古代参加盟会者;在嘴边涂上牲口的血;表示诚意。
- 造句:说不定国王还要歃血为盟呢,珠槃玉敦的准备也是不可少的。(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 释义: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现多指坏人互相订约,为掩盖罪恶而一致行动。
- 造句:战国时期,六国订立攻守同盟,联合抗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