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列前茅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释义
名:名次;前茅:春秋时楚国用茅草做报警用的旌旗;行军时拿着走在队伍的前面;作为报警的信号;故称“前茅”。比喻名次挂在前面。多指考试或竞赛等。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辨析
名列前茅与“首屈一指”有别:名列前茅指排在前列;但未必是第一名;“首屈一指”则指第一名、第一位。
成语造句
去年弟在京师,听说二公子中了秀才,且名列前茅,颇为学台赏识,实在可贺可贺。(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
名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名声和实际一致。
- 造句:又如臣下有所建议,君主便叫他去做,看他能照所说的作到否。名实相副的赏;否则罚。(朱自清《经典常谈 诸子第十》)
- 释义: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的地方。
- 造句:中国的名胜古迹值得我们去参观。
- 释义:形容名声极大。
- 造句:王朔《一点正经没有》:“拿出那势不两立深恶痛绝劲儿——一打棍子我就名扬天下了。”
- 释义:名字排在孙山后面。指考试未被录取;榜上无名。
- 造句:若不幸名落孙山,那时更自难堪。(清 黄小配《大马扁》第一回)
- 释义:亦作“名公钜人”。谓有名望的显要人物。
- 造句:宋·刘麟《长庆集>序》:“其余名公巨人之文,所传盖十一二尔。”
- 释义:名声超过实际才能。
- 造句:宋·刘炎《迩言》:“曰:汉祖实副其名,唐宗名过其实。”
茅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名:名次;前茅:春秋时楚国用茅草做报警用的旌旗;行军时拿着走在队伍的前面;作为报警的信号;故称“前茅”。比喻名次挂在前面。多指考试或竞赛等。
- 造句:去年弟在京师,听说二公子中了秀才,且名列前茅,颇为学台赏识,实在可贺可贺。(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
- 释义:谓受封为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 造句: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187回:“你二人都是开疆辟土的功臣,列土分茅的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