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衷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释义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辨析
言不由衷和“口是心非”;都指心口不一致。但言不由衷多形容以敷衍为目的;不坦率;形容虚伪欺骗时成分要轻得多;“口是心非”多形容虚伪欺骗的言行。
成语造句
清 龚自珍《对策》:“进身之始,言不由衷。”
言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言:语言;之:助词;相当于“的”。言语之外的意思。指没有在话里或文章里明说出来的意思。也作“意在言外”。
- 造句:间有一二不尽之言,言外之意,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者,是他一枝一节好处。(清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
- 释义:言:话;失:失误;错误。话说得多了;一定有失误的地方。
- 造句:他做人一生谨慎,处世的格言是“言多必失”。
衷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 造句:清 龚自珍《对策》:“进身之始,言不由衷。”
- 释义:衷:内心。丝毫没有触动内心。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 造句: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神圣的抗战,死了那幺多的人,流了那幺多的血,他都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