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死知己

士死知己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shì sǐ zhī jǐ

释义

士:有才识的人。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亦作“士为知己者死”。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用法

士死知己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造句

三国·魏·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士死知己,怀此无忘。”

士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 造句:清·冯桂芬《与吉抚部书》:“且两年中士饱马腾,支应不匮,亦有微劳。”
  • 释义:指有钱有势的人或杰出的人士。
  • 释义: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 造句:下面密密层层,有亿万人来来往往,都想争夺此物。细细看去,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一不有。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
  • 释义:士:有才识的人。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亦作“士为知己者死”。
  • 造句:三国·魏·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士死知己,怀此无忘。”
己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盖:承上文申说理由和原因;由:听命,顺从。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 释义:谓保持自身节操,身体力行。
  • 造句:《晋书·解系传》:“系及二弟洁育并清身洁己,甚得声誉。”
  • 释义:谓严以律己,一心为公。
  • 释义:排斥:排除;驱逐;异己: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一般指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严重分歧或敌对的人;比喻排挤、清除与自己意见不合或利害冲突的人。又作“排除异己。”
  • 造句:在国民党内部,各军官将士为了升官发财,排斥异己是他们贯用的伎俩。
  • 释义:受外界或内心的影响;自身的活动由不得自己;不受自己的支配。
  • 造句:我到这儿也是身不由己,既然是国家需要,就只好服从分配了。
  • 释义:威福:指赏罚。任赏任罚,自己一人说了算。比喻大权在握,独断专行。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