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里巴人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释义
下里:乡里;巴人:巴蜀的人民。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用法
下里巴人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造句
毛主席号召革命文艺工作者要处理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不能只搞“阳春白雪”,不搞“下里巴人”。
下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下里:乡里;巴人:巴蜀的人民。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 造句:毛主席号召革命文艺工作者要处理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不能只搞“阳春白雪”,不搞“下里巴人”。
- 释义:指在人前受窘。
- 造句:王朔《我是你爸爸》:“刘老师在讲台上颇有些下不来台,但她还是克制住了(多有涵养)。”
- 释义:形容气色和悦,态度恭顺。同“下气怡声”。
- 造句:且如孝子事亲,须是下气怡色,起敬起孝。《朱子语类》卷七四
- 释义:见人掉进井里,不但不搭救,反而向井里仍石头。
- 造句:林语堂《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不肯下井投石即带有费厄泼赖之意。”
- 释义: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 造句:韦君宜《似水流年·乘公路汽车旅行记》:“我走上前去,下气怡声提出我的要求,说明我的要求,说明我的情况。”
- 释义:用来比喻人从光明走向黑暗,或者从良好的处境而进入劣境。。
- 造句:部院庶僚亦自以下乔迁谷为耻。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
人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 造句:清·龚自珍《浪淘沙·舟中夜起》:“香草美人吟未了,防有蛟听。”
- 释义:为了营救即将被斩首的人而向主持或执行斩首的人发出的留人一命的紧急呼吁。
- 造句:一进栊门,就高声喊道:“刀下留人!”但是迟了,陈锦江的脑壳被劈成两片,横倒在院坝里。
- 释义: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神。
- 造句:有卖鱼阿土者,见一女从屋中出,年二十许,楚楚动人。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
- 释义: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
- 造句: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3回:“况他才识过人,又肯礼贤下士,将来事业,岂与众丑同观?”
- 释义:乏:缺乏;其人:那样的人。不缺少那样的人。
- 造句:但这种意见,恐怕是怀抱者不乏其人,而且由来已久的,不过大抵不敢毅然删改,笔之于书。(鲁迅《朝花夕拾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