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枋之见

榆枋之见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yú fāng zhī jiàn

释义

榆枋,榆树与枋树。比喻狭小的天地。后用以比喻浅薄的见解。

出处

《庄子 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蜩与学鸠笑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用法

榆枋之见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

榆枋之見

成语造句

及从栎园先生游,始信人之才分相越,真非意量所及,愧予犹榆枋之见也。清姜承列《序》

榆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比喻思想顽固。亦作“榆木脑壳”。
  • 造句:“大叔,谢谢您老人家!”黄金印淌上了热泪,“您敲开了我脖腔子上这颗榆木脑壳。”刘绍棠《柳伞》三
  • 释义:坚硬的榆树根。比喻思想顽固。
  • 造句:罗心刚:“老夏?你认识?”夏雨:“岂止认识!是我爸爸,典型的榆木疙瘩脑袋!”《新华文摘》1981年第2期
  • 释义:用以指无故受辱之典。
  • 造句:性既迟缓,与人无伤,虽出胯下之负,榆次之辱,不知贬毁之于己,犹蚊虻之一过也。《后汉书·孔融传》
  • 释义:坚硬的榆树根。喻思想顽固。
  • 释义:比喻思想顽固。同“榆木脑袋”。
见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世人的庸俗见解。
  • 造句:你不要以世俗之见衡量穷人,以为他们一点骨气也没有。
  • 释义:见到从来未见到的。形容所见者颇为新奇。
  • 造句:许多奇事,则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释义:见:见解,见识。指肤浅的见解。
  • 造句:金·王若虚《滹南诗话》中卷:“或言山谷所拟胜东坡,此皮肤之见也。”
  • 释义:见“捉衿见肘”。
  • 造句:惟夫床琴于浚井之日,弦歌于绝粮之余,以致捉衿肘见而歌商声,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乃为境之逆而乐之真耳。明·杨慎《丹铅总录·境逆乐真》
  • 释义:谓不成熟的一点见解。
  • 造句:今任其一知半见,指为妙悟,如照萤光,如窥隙日,以为诗之妙解尽在是。清·周亮工《书影》卷六
  • 释义:见“高见远识”。
  • 造句:况他元是鄱阳大盗出身,无甚么高识远见。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