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涛骇浪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释义
惊:惊异;涛:大波浪;骇:惊吓。令人惊惧的大波浪。比喻险恶的环境、遭遇或艰难的考验。
出处
唐 田颖《玉山常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用法
惊涛骇浪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波涛汹涌。
成语造句
又觉得身体动荡,仿佛在惊涛骇浪的小船里。(叶圣陶《地动》)
惊字开头的成语
- 惊惶万状
- jīng huáng wàn zhuàng
- 释义:惊惶: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 释义: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 造句: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素妆淡服,丰神绝世,惊鸿艳影,湖水皆香。(清 王韬《鹃红女史》)
- 释义:同“惊涛骇浪”。
- 造句:清·余杏《新滩观捕鱼歌》:“君不见新滩奇险天下闻,惊涛怒浪如山立。”
- 释义: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 造句: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 释义:《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惊起梁尘”形容歌声高妙动人。
- 造句:忔憎声里金珠迸,惊起梁尘落舞帘。宋·赵元福《鹧鸪天·赠歌妓》词
浪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比喻平白无故地生出事来。有故意制造事端的意思。
- 造句: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四卷:“诈害亲戚,侵占乡里,受投献、窝盗贼、无风起浪、没屋架梁。”
- 释义: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作:兴起。
- 造句:头两天见姊夫同前任不对,他便于中兴风作浪,挑剔前任的帐房。(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一回)
- 释义:濯:洗涤;缨:帽带。在清水中洗涤冠缨。比喻超脱尘俗,操守高洁
- 造句:晋·葛洪《抱朴子·释滞》:“濯缨沧浪,不降不辱。”
- 释义:比喻剧烈的社会运动。同“狂涛骇浪”。
- 造句: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5章:“为了迎合这种文学的狂涛巨浪,有许多文学单位和报刊杂志,纷纷办起了什么‘文学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