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勒索

敲诈勒索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当代成语
拼音

qiāo zhà lè suǒ

释义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

出处

曲波《林海雪原》:“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为非作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

用法

敲诈勒索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辨形

“诈”,不能写作“榨”。

辨析

敲诈勒索与“巧取豪夺”有别:敲诈勒索的手段是硬的;对象是钱财、物品;“巧取豪夺”的手段是软硬兼施;对象除钱财、物品外;还可以是权利、职位等。

繁体

敲詐勒索

反义词
成语造句

一名宋福,一名王大路,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作和山林工人,为非作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曲波《林海雪原》三三)

敲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见“敲山振虎”。
  • 造句: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二章:“他还当是敲山震虎,讽他无所事事呢?”
  • 释义:谓大张旗鼓地活动。
  • 造句:他们敲锣放炮,把气氛推向高潮
  • 释义: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
  • 造句:一名宋福,一名王大路,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作和山林工人,为非作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曲波《林海雪原》三三)
  • 释义:指大张旗鼓地活动。
  • 释义: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
索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犹披麻带孝。
  • 释义:谓广泛地推寻考索。
  • 释义:索:竭尽。智能和能力都已用尽。
  • 造句: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3回:“中国专使陆征祥等,智尽能索,不得再向和会提出抗议,申明意见。”
  • 释义:假:借助;依靠;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思索:思考探究。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说话敏捷、迅速。也指不认真地随便乱说。
  • 造句:华安不假思索,援笔立就,手捧所做呈上。(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六)
  • 释义:冥:深沉;苦:尽力地;用心地。冥思:深沉地考虑。深沉而费心地思索。多形容不作实地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想象而绞尽脑汁地想象问题。
  • 造句:他托着腮坐在窗前,不知冥思苦索些什么。
  • 释义:牝:雌性的;索:尽。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比喻女性掌权,颠倒阴阳,会导致家破国亡。
  • 造句:宋·孔平仲《续世说·贤媛》:“太宗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后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闻政事?’”
"敲诈勒索"相关的名字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