赃污狼藉

赃污狼藉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zāng wū láng jí

释义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出处

《三国志 魏志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用法

赃污狼藉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名声等。

繁体

贜汙狼藉

成语造句

中书舍人于尹躬,其弟皋谟,赃污狼藉。唐白居易《败于尹躬洋州刺史制》

赃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亦作“赃贿狼籍”。
  • 造句:……崔湜、……郑愔俱掌铨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足,逆用三年阙,选法大坏。《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
  • 释义: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 释义:指贪赃甚多,罪恶滔天。
  • 释义: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 造句:中书舍人于尹躬,其弟皋谟,赃污狼藉。唐白居易《败于尹躬洋州刺史制》
  • 释义: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 释义: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藉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谓权势转移。
  • 释义:声名:名誉;名声;狼藉:传说中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后借以形容散乱;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
  • 造句:因汪太史平日声名狼藉,最不见重于官场,日前新督帅参劾劣绅十七名,实以汪某居首。(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三回)
  • 释义:谓贪财纳贿,行为不检,声名败坏。
  • 释义:蕴藉:含蓄而不直露。形容风格情调委婉细腻,含蓄而有节制。
  • 释义: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不可收拾。
  • 释义:蕴藉:平和宽厚;含蓄内秀。风度潇洒;才华含蕴也可用来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 造句:张世文《新草池塘》、《紫燕双飞》二首,风流蕴藉,不减周秦。清·沈谦《填词杂说·张世文词警策》
"赃污狼藉"相关的名字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