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群儒

舌战群儒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shé zhàn qún rú

释义

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用法

舌战群儒作谓语、定语;指口才好。

繁体

舌戰羣儒

成语谜语

诸葛亮出使东吴

成语造句

诸葛亮舌战群儒,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舌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敝:破;枯:枯干。舌头破烂,嘴唇干焦。形容费尽了唇舌。
  • 释义: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苦心劝说。
  • 释义:尖:尖锐,锋利。快:锐利,爽快。形容口舌伶俐,说话爽快。也指说话尖刻,不肯让人。
  • 释义: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 释义: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 造句:显吹弹歌舞,论角徵宫商,使心猿意马,逞舌剑唇枪。(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
  • 释义: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 造句:诸葛亮舌战群儒,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儒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 造句:诸葛亮舌战群儒,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 释义:鸿儒:大儒,有名的学者。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
  • 造句: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8回:“今日谈笑有鸿儒,正该叫小徒在此虚心聆教才是。”
  • 释义: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 造句:鲁迅《谈“激烈”》:“即要研究,也必先由老师宿儒,先下一番改定工夫。”
  • 释义: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 释义:见“焚书坑儒”。
  • 释义:硕:大;彦:有才学的人。指有名声的大学者。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