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诒伊戚

自诒伊戚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zì yí yī qī

释义

自寻烦恼;自招灾殃。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左传 宣公二年》:“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用法

自诒伊戚作谓语、定语;指自寻烦恼。

繁体

自詒伊戚

近义词
成语造句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昊天寺在幽州,与萧后接壤境界,倘辽人知之,发兵劫驾,岂非自诒伊戚。”

自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指自找矛盾,互相不和。
  • 释义:罪犯自己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出路。
  • 释义:指自己走上毁灭的道路。
  • 造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他们的事情是并不美妙的,他们将得到一个自寻死路的前途。”
  • 释义:指自己安慰自己。
  • 造句: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3章:“这种自我安慰的想法,使孙少平的心平静了一些。”
  • 释义: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后也泛指与人相比,自愧不如。
  • 造句:小弟因多了几岁年纪,在他面前自觉形秽,所以不敢痴心想着相与他。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 释义:从开始到末了。也指一贯。
  • 造句:毛泽东《矛盾论》:“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戚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贻:遗留;伊:此;戚:忧愁,悲哀。比喻自寻烦恼,自招忧患。
  • 造句:审得甄廷诏误用药而死于淫,春花婢醉汇事而死于悔,皆自贻伊戚,无为可抵。(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 释义:自寻烦恼;自招灾殃。
  • 造句: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昊天寺在幽州,与萧后接壤境界,倘辽人知之,发兵劫驾,岂非自诒伊戚。”
  • 释义:皇帝的亲戚。比喻极有权势的人。
  • 造句:旧的北京永远是历史上的北京,它是皇亲国戚、达官大贾、地主、买办的北京,现在的北京是人民的北京,将永远是人民的。
  • 释义:兰友:意气相投的好友;瓜戚:瓜葛相连的亲戚。形容亲戚朋友关系密切。
  • 释义:比喻亲戚极多。
  • 释义:干:盾;戚:斧。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后也作为仪仗之用。
  • 造句:朱干玉戚,森耸以相参;龙旗豹韬,抑扬而相错。(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一回)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