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修外攘

内修外攘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nèi xiū wai rǎng

释义

对内整治国政,对外抵御敌人。修亦作“修”。

出处

宋·胡锜《拟力田诒》:“顾惟礼耕义种之贤,足副内修外攘之志。”

用法

内修外攘作宾语、定语;用于治政等。

繁体

內修外攘

成语造句

明·张纶《林泉随笔》:“观于《垂拱》《奏札》二篇及《戊午谠议序》,反复以天经地义内修外攘不可逆为言。”

内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旧时形容没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顾虑家事。现形容有内部的忧虑。
  • 造句:今南方已平,可无内顾之忧。(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
  • 释义:内:京都;外;外省。形容京官权大,外官权小。
  • 释义:对内整治国政,对外抵御敌人。修亦作“修”。
  • 造句:明·张纶《林泉随笔》:“观于《垂拱》《奏札》二篇及《戊午谠议序》,反复以天经地义内修外攘不可逆为言。”
  • 释义:内心很仁慈,待人重情义。
攘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 释义:到处捞摸扰攘。形容思绪纷乱不宁。
  • 释义:犹心慌意乱。
  • 造句:明·罗贯中《风云会》第三折:“忧的是百姓苦,向御榻心劳意攘。”
  • 释义: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 造句:那老母原是兵戈扰攘中看见杀儿掠女,掠坏了再苏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 释义:旧谓民风浇薄、宵小横行的地区。
  • 释义: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 造句:共青团员都打扮成去远足的样子,每人提了个提包,有的是挂包,熙熙攘攘的会集在厂里的球场上。(茹志娟《新当选的团支书》)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