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寒冷:凛冽。凛凛。
⒉ 严肃,严正有威势:凛然。凛若冰霜。
详细词义
◎ 凛
凛 lǐn
〈形〉
(1) (形声。从仌( bīng)冰。禀( bǐng)声。本义:剌骨的寒冷)
(2) 同本义 [cold]
癛,寒也。从欠,廩声。字亦作凛。又作懔。——《说文》
其性为凛。——《素问·五运行大论》。注:“寒也。肾之性也。”
寒则凛冻。——《风俗通·究通》
凛凛寒风升。——潘岳《悼亡诗》
凛秋暑退,熙春寒往。——潘岳《闲居赋》
(3) 又如:凛冽(非常寒冷);凛栗(因寒冷而颤抖);凛秋(寒冷的秋天);凛气(寒气);凛寒(寒冷)
(4) 严肃而可敬畏 [severe; awe-inspiring]
凛者,颜色惧貌。——《埤苍》
凛凛四百余兆之国民。——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5) 又如:凛凛敛敛(威严而使人敬畏的样子);凛如(严肃);凛严(严肃);凛畏(敬畏);凛如(令人敬畏);凛严(敬畏的样子)
(6) 畏惧 [afraid]
凛乎其不可留也。——苏轼《后赤壁赋》
(7) 又如:凛畏(畏惧);凛栗(恐惧;惊恐)
凛 (lǐn) 指凛然、威风、正气、严肃,用作人名意指威风、威望、权力之义;
[①][lǐn]
[《廣韻》力稔切,上寢,來。]
亦作“凜1”。亦作“澟1”。
(1)寒冷;冷战。
(2)严肃;庄严。
(3)可敬;畏惧。
(4)同“廩”。积高。参见“凛坎”。
凛凛秋闺夕,绮罗早知寒。——唐朝· 贾至《寓言二首 二》
行看画麟阁,凛凛有英风。——唐朝· 权德舆《奉和刘侍郎司徒奉诏伐叛书情呈宰相》
凛凛千载下,穆然怀春风。——唐朝· 卢照邻《咏史四首 三》
寒销春茫苍,气变风凛冽。——唐朝· 白居易《春雪》
却思海峤还凄叹,近涉江涛更凛然。——唐朝· 李绅《宿扬州水馆》
至哉彼上人,冰霜凛规则。——唐朝· 李群玉《湘中别成威阇黎》
自为方州来,清操称凛冽。——唐朝· 皮日休《二游诗 徐诗》
日角浮紫气,凛然尘外清。——唐朝· 贯休《观李翰林真二首 一》
翠色凛空庭,披衣独绕行。——唐朝· 刘得仁《栽松》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唐朝· 孟浩然《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凛。——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