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尖,锐利:“曾枝剡棘”。
⒉ 削,刮:剡木为楫。
详细词义
◎ 剡 Shàn
〈名〉
(1) 古县名 [Shan county]。西汉置,在今浙江嵊县西南。如:剡中(剡县一带);剡客(指东晋戴逵。后泛指隐士);剡楮,剡纸(因用剡地所产藤、竹制造,故名)
(2) 水名,即 剡溪。在浙江省曹娥江上游 [Shan River]
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3) 另见 yǎn
详细词义
◎ 剡 yǎn
〈动〉
(1) (形声。从刀,炎声。本义:削)
(2) 削;削尖 [sharpen]
剡,锐利也。——《说文》
古者剡耜而耕。——《淮南子·泛论》
曾枝剡棘。——《楚辞·橘颂》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
(3) 又如:剡章(削牍写成奏章。泛指写奏章);剡麻(缀缉麻缕)
(4) 举,举起 [lift up]
视可,司间,案欲剡其胫而以蹈秦之腹也。——《荀子》
(5) 举荐 [recommend]。如:剡荐(上书举荐)
记性变化
◎ 剡 yǎn
〈形〉
(1) 锐利 [sharp]
曾枝剡棘,圆果搏兮。——《楚辞》
(2) 又如:剡利(锐利);剡耜(锋利的耒耜);剡剡(锐利貌);剡锋(锐利的锋刀);剡注(古代五射之一)
(3) 另见 shàn
[①][yǎn]
[《廣韻》以冉切,上琰,以。]
亦作“掞2”。“錟2”的被通假字。“覃2”的被通假字。
(1)削;削尖。
(2)锐利。
(3)举,举起。
(4)举荐。
(5)通“燄”。谓其势炽盛。
(6)通“燄”。灼。
(7)通“緂”。参见“剡麻”。
[②][shàn]
[《廣韻》時染切,上琰,禪。]
(1)古县名。在今浙江嵊县西南。
(2)水名。参见“剡2溪”。
气凄湖上雨,月净剡中夕。——唐朝· 皇甫冉《曾东游以诗寄之》
越台随厚俸,剡硾得尤名。——唐朝· 薛能《送浙东王大夫》
何当折松叶,拂石剡溪阴。——唐朝· 贾岛《忆吴处士》
剡桂复刳兰,陶陶任行乐。——唐朝· 皮日休《奉和添酒中六咏 酒船》
客鸿吴岛尽,残雪剡汀消。——唐朝· 陆龟蒙《送宣武从事越中按狱》
别君还寂寞,不似剡中年。——唐朝· 无可《京中别崔固》
犹有幽深不相似,剡溪乘棹入耶溪。——唐朝· 齐己《渚宫西城池上居》
披衣凝望久,无限剡溪情。——唐朝· 王棨《省题诗二十一首 山明松雪》
南入剡中路,草云应转微。——唐朝· 丘为《送阎校书之越》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唐朝·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六》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剡。——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