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较远的时间、地方或事物,与“这”相对:那里。那个。那样。那些。那时。那么。
用那字免费起名
详细词义
◎ 那 nā
〈名〉
(1) 姓
(2) 另见 nà;nè;nèi;nuó
详细词义
◎ 那 nà
〈代〉
(1) (形声。小篆字形,从邑,冄( rǎn)声。邑与地名或行政区域有关。后省作“那”。①本义:国名。《说文》:“西夷国。”本读 nuó。②指示代词。特指某个人、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不一定是远指之词,如“那件事你我心里都清楚。”)
(2) 指示代词 [that]
(3) 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如:那厮(那个家伙,表示鄙视的意思);山坡上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姑娘,那就是他的未婚妻
(4) 指代较远的时间、处所
那时使吾。——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那昝(那咱。那时);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那厢(那边);那头儿(极点;尽头);那哈儿(那儿,那里)
(6) 指较远的人或事物。如:这时那两个同学都不在屋里,她独自在窗前站着
(7) 指较远的时间、处所。如:那和天交界的地方,有一点红红的摇动的灯光…
(8) 指前文提到的或根据上下文或根据当时的情况显然所指的某个人或物 [the]。如:把那只猫赶出去
(9) 表示突出强调某人、事物或语意 [that there]。如:我决不会投那家伙票的
(10) 表示赞同之点 [there]。如:那就是你的光荣
记性变化
◎ 那 nà
〈连〉
(1) 表示顺着上文或上句话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 [in that case]。如:那我就不再等了
(2) 另见 nā;nè;nèi;nuó
那 (nā) 指美好、刹那、那样、那衍,用作人名意指安静、广博之义;
[①][nuó]
[《廣韻》諾何切,平歌,泥。]
亦作“郍1”。亦作“2”。
(1)多。
(2)安闲貌。
(3)美好。
(4)对于。
(5)“奈何”的合音。
(6)用同“挪”。移用钱粮。
(7)用同“挪”。移动位置、时间。
(8)姓。明有那嵩。见明陈士元《姓觿》卷三、《明史》本传。
[②][nǎ]
[《廣韻》奴可切,上哿,泥。]
同“哪1”。亦作“郍2”。亦作“3”。
(1)疑问代词。如何;怎么。
(2)疑问代词。哪里;何处。
[③][nà]
亦作“郍3”。亦作“4”。
(1)指示代词。与“这”相对。
(2)连词。表示顺着上文的语意,申说其结果。
[④][nuò]
[《廣韻》奴箇切,去箇,泥。]
(1)语助词。表疑问。
(2)语助词。表感叹。
(3)语助词。表祈使。
[⑤][nà]
译音字。参见“那5伽”、“那5落迦”、“那5羅陀”。
[⑥][né]
见“那6吒”。
[⑦][nā]
姓。
那堪秋风里,更舞阳春曲。——唐朝· 刘商《相和歌辞 铜雀妓》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唐朝· 高适《相和歌辞 燕歌行》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唐朝· 高适《夜别韦司士得城字》
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唐朝· 杜甫《夜归》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唐朝· 李端《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壮志日萧条,那能竞朝幰。——唐朝· 元稹《酬杨司业十二兄早秋述情见寄》
那堪十日内,又长白头年。——唐朝· 元稹《二月十九日酬王十八全素》
桃花解笑莺能语,自醉自眠那藉人。——唐朝· 元稹《独醉》
禁林闻道长倾凤,池水那能久滞龙。——唐朝· 元稹《奉和窦容州》
自入春来未同醉,那能夜去独先归。——唐朝· 白居易《醉后赠人》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那。——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