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由国家专设的机构传递信件、款项、物件等:邮递。邮包。通邮。
⒉ 有关邮务的:邮政。邮购。邮船。
⒊ 特指“邮票”:邮展。邮坛(集邮界)。集邮。
⒋ 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邮吏。
详细词义
◎ 邮
郵 yóu
〈名〉
(1) (会意。从邑垂。垂,边郵;邑,城邑。“邮”,从邑,由声。本义:古地名。)
(2) 同本义 [You village]
邮,左冯翊高陵,从邑,由声。——《说文》。按,邮亭,邮乡,在今陕西西安府高陵县。
(3) 传递文书的驿站 [post;mail]
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因邮上封事。——《汉书》
缮治邮亭。——《汉书·赵充国传》
(4) 又如:邮吏(驿战管邮递的小官);邮馆(设在驿站的旅店);邮驿(古时办理传送公务信件的地方)
(5) 指传送文书的人 [postman;mailman]
殷洪乔不为致书邮。——《晋书·殷浩传》
(6) 又如:邮人(传递公文书信的人)
(7) 古代井田间田官督耕所居的庐舍 [house]。如:邮舍(古代田官督耕居住的庐舍)
(8) 通“尤”。过失,罪过 [fault;crime]
不知其邮。——《诗·小雅·宾之初筵》
邮又甚焉。——《国语·晋语四》。韦昭注:“邮,过也。”
以显朕邮。——《汉书·成帝纪》
(9) 又如:邮罚(判人罪过,处罚其身)
记性变化
◎ 邮
郵 yóu
〈动〉
(1) 传递;邮寄 [post]。如:邮子(驿卒。传送文书、公物的差役);邮书(寄递的书信);信已经邮去;这月给母亲邮三十元
(2) 通“尤”。责怪 [blame]
己无邮人。——《荀子·成相》
罪人不邮其上。——《荀子·议兵》
[①][yóu]
[《廣韻》以周切,平尤,以。]
[《廣韻》徒歷切,入錫,定。]
(1)古亭名。在今陕西省高陵县境。
(2)“郵”的简化字。
借问督邮才弱冠,府中年少不如君。——唐朝· 皇甫冉《送李录事赴饶州》
海郡梅霪晴,山邮炎景昏。——唐朝· 欧阳詹《福州送郑楚材赴京时监察刘公亮有感激郑意》
荒邮屋舍坏,新雨田地泥。——唐朝· 元稹《感梦》
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邮亭名棣华。——唐朝· 白居易《棣华驿见杨八题梦兄弟诗》
为向两州邮吏道,莫辞来去递诗筒。——唐朝· 白居易《醉封诗筒寄微之》
邮亭已送轻车发,山馆谁将候火迎。——唐朝· 李郢《送刘谷》
自古功成祸亦侵,武安冤向杜邮深。——唐朝· 胡曾《咏史诗 杜邮》
想到邮亭愁驻马,不堪西望见风尘。——唐朝· 刘长卿《送耿拾遗归上都》
蘋洲重到杳难期,西倚邮亭忆往时。——唐朝· 罗隐《秋日泊平望驿寄太常裴郎中》
往来宾主如邮传,胜负干戈似局棋。——唐朝· 詹敦仁《劝王氏入贡,宠予以官,作辞命篇》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邮。——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