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西省沁水下游一带。
⒉ 姓。
⒊ 同“隙”。
详细词义
◎ 郤 xì
〈名〉
(1) (形声。从邑,谷( què)声。本义:晋国大夫 叔虎的封地。在今山西沁水下游一带)
(2) 同本义 [Xi,a fief]
郤,晋大夫 叔虎邑也。——《说文》
郤乡在 河内。——《声类》
(3) 又如:郤诜丹桂(亦作“郤桂”、“郤诜枝”。晋郤诜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自视为“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王。后喻科举及第)
(4) 假借为“隙”。空隙;裂缝 [crack]
若白驹之过郤。——《庄子》
相见于郤地曰会。——《礼记·曲礼》
(5) 又如:郤穴(孔穴);郤地(两国交界之地。即国境线)
(6) 隔阂 [rift]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与红阳侯有郤。——《汉书·孙宝传》。 师古曰:“郤,与隙同。”
(7) 小恙,不舒适 [ill]
玉体有所郤。——《战国策·赵策》
[①][xì]
[《廣韻》綺戟切,入陌,溪。]
亦作“郄1”。
(1)古地名。在今山西省沁水下游。
(2)通“隙”。孔隙,缝隙。
(3)通“隙”。嫌隙。
(4)通“隙”。开始,初始。
(5)姓。春秋楚有郤宛。见《左传·昭公二十七年》。《穀梁传》作“郄宛”。
[②][què]
同“卻1”。亦作“郄2”。
(1)后退;退却。
(2)副词。表示转折。
[③][jí]
亦作“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