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大都市:都市。都会。通都大邑。
⒉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国都。京都。建都。
⒊ 美好:“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
⒋ 总:都为一集。
⒌ 居:“都卿相之位”。
⒍ 古代称头目、首领。
⒎ 姓。
详细词义
◎ 都 dōu
〈副〉
(1) 全部 [all]
(2) 表示全部包括在内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你的话并不都对;都子(乞丐);都把势(总头目)
(4) 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如:都是你老磨蹭,害得我们来晚了
(5) 用来加强语气,表示某事物极端的、异常的或不大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 [even]。如:今天天气真怪,中午比早晨都冷
(6) 表示已经 [already]。如:茶都凉了,赶快喝吧!
(7) 另见 dū
详细词义
◎ 都 dū
〈名〉
(1) (形声。从邑,者声。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2) 同本义 [capital],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有的叫邑
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说文》
距闰王百里为都。——《周礼》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田畴秽,都邑露。——《荀子·富国》
(3) 又如:都鄙(旧时天子宗亲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家(周王朝分封给子弟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亭(都邑中的传舍);都甸(都邑郊外之地)
(4) 邦国的都城,国都 [capital]
国都曰都,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释名》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秋九月,权迁都建业。——《三国志·吴主传》
都门帐饮无绪。——宋· 柳永《雨霖铃》
(5) 又如:奠都;定都;故都;国都;京都(旧时称国都);旧都(故都);迁都;行都(旧时指临时的首都);都下(京都之下。即京城);都内(京城内的府库);都邑(首都);都辇(京师);都畿(京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6) 引申为城市 [big city]
傅之其人,通邑大都。——王安石《报任安书》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 又如:都道(都城的街道);都阃(都市郭门。引申为守卫城市的统帅。阃:门坎);都庄(都城的大道)
(8) 周代王室子弟及三公的封地、采地 [fief;feud]
凡造都鄙。——《周礼·大司徒》。注:“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界曰都。鄙所居也。”
邦都之赋。——《周礼·大宰》。注:“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9) 又如:都鄙,都家(周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
(10) 国家或帝国的行政区域或行政分区。明、清时基层行政区划是图,图下分十庄,图有地保;图上设都,相当于区或乡 [region;countryside]
族长严振先,乃城中十二都的乡约,平日最怕 严大老官。——《儒林外史》
(11) 头目,首领 [head]。如:都老(岭南少数民族的首领之称);都长(唐末帝王侍卫军的首长);都纂(总编纂);都鬼(迷信说法,阴间鬼的头领);都判官(迷信说法,阴间主管生死簿的官)
(12) 唐、五代宋初军队编制单位,以百人或千人为都 [hundred persons]。如:都伯(统领百人的军官);都排(百人长。都是军队编制名称,唐和五代,都为千人,宋时缩为百人);都司(绿旗兵中的营级武官,正四品);都尉(官名。系汉代辅助郡守掌管军事的官员)
(13) 吏的俗称 [official]。如:都护(官名);都监(官名);都府(中央所属各部、府的长官);都校(五代时武官名);都将(后魏铸钱官);都统制(官名。南宋建炎元年始置);都察院(明清时最高监察机构);都老爷(清朝对都察院的给事中,御史的口头称呼);都头(州县的捕盗头目;总头目);都知(客店或酒店的管事人员)
记性变化
◎ 都 dū
〈动〉
(1) 建都 [found a capital]
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柳宗元《封建论》
(2) 聚集 [accumulate]
都,凡也。——《广雅·释训》
都部者,都统其众也。——《后汉书·齐武王縯传》注
水泽所聚谓之都。——《水经注·水文注》
顷择其遗文,都为一集。——《文选·与吴质书》
(3) 又如:都居(水积聚的地方);都场(聚会的地方);都泽(水流汇聚的草泽地带)
(4) 率领 [command]。如:都督(统率,率领);都部(统率兵众)
◎ 都 dū
〈形〉
(1) 美好的样子 [elegant]
身长八尺,仪貌都雅。——《三国志·孙韶传》
不见于子都。——《诗·郑风·山有扶苏》。传:“世之美好者也。”
妻子衣服丽都。——《战国策·齐策》
(2) 又如:都冶(美艳的样子);都雅(优美文雅的样子);都长(指人美貌而性情温厚);都鄙(文雅与卑陋)
(3) 大 [great]
军惊而怀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都匠(大匠);都酿(大的酿造作坊);都坑(公共厕所);都灶(蒸炊用的大灶)
◎ 都 dū
〈副〉
(1) 统统,完全 [all]
都,凡也。——《广雅·释训》
(2) 又如:都齐(完全,统统);都数(总数);都领(总领,总管);都邮(古指邮驿总站);都来(统统;总共;总计);都凡(总共)
(3) 另见 dōu
都 (dōu) 指都有、古都、首领、都市,用作人名意指美满、和睦、融洽、愉快之义;
[①][dū]
[《廣韻》當孤切,平模,端。]
(1)古称建有宗庙的城邑。
(2)国都,京都。
(3)建都。
(4)大城市;著名城市。
(5)周代王子弟及三公的封地、采地。
(6)古代行政区划名。(1)夏制,十邑为都。《尚书大传》卷二:“古者處師,八家而爲鄰,三鄰而爲朋,三朋而爲里,五里而爲邑,十邑而爲都,十都而爲師,州十有二師焉。”郑玄注:“州凡四十三萬二千家,此葢虞夏之數也。”(2)周制,四县为都。《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四丘爲甸,四甸爲縣,四縣爲都,以任地事而令貢賦。”(3)四乡为都。《管子·乘马》:“官成而立邑:五家而伍,十家而連,五連而暴,五暴而長,命之曰某鄉,四鄉命之曰都,邑制也。”(4)十州为都。《管子·度地》:“故百家爲里,里十爲術,術十爲州,州十爲都,都十爲霸國。”(5)宋、元、明、清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划。《宋史·袁燮传》:“合保爲都,合都爲鄉,合鄉爲縣。”元俞希鲁《至顺镇江志·地理·乡都》:“鄉都之設,所以治郊墅之編氓,重農桑之庶務。”明汤显祖《牡丹亭·劝农》:“[外:]衆父老,此爲何鄉何都?[
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唐朝· 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渔阳突骑犹精锐,赫赫雍王都节制。——唐朝· 杜甫《渔阳》
古都遗庙出河濆,万代千秋仰圣君。——唐朝· 张濯《题舜庙》
专幕临都护,分曹制督邮。——唐朝· 卢纶《送鲍中丞赴太原》
物色可怜心莫限,此行都是独行时。——唐朝· 武元衡《南昌滩》
相顾乃如此,岂比成都人,琴心中夜起。——唐朝· 权德舆《杂诗五首 一》
金乌入梵天,赤龙游玄都。——唐朝· 刘禹锡《武陵观火诗》
昨来亦有吴趋咏,惟寄东都与北京。——唐朝· 刘禹锡《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句》
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舟。——唐朝· 白居易《新乐府 隋堤柳 悯亡国也》
人生开口笑,百年都几回。——唐朝· 白居易《喜友至留宿》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都。——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