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校对,复看核定:勘核。勘正。勘误。校勘。
⒉ 实现调查,探测:勘测。勘探。勘查。
⒊ 审问囚犯:勘问。推勘。
详细词义
◎ 勘 kān
〈动〉
(1) (形声。从力,甚声。本义:校订,核对)
(2) 同本义(考订核实异同) [read and correct the text]
勘,校也。——《说文新附》
每获一书,即共同勘校。——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3) 又如:勘合(验证,核对。文书上加盖印信,一分为二,当事双方各执一半,作为凭证);勘对(核对;注定);勘婚(婚前男女两家互相查考生辰八字、门第等)
(4) 审问 [interrogate]
当堂对勘。——《聊斋志异》
(5) 又如:勘正(审问核实);勘问(盘问;审问);勘鞠(审讯);勘当(审问核察)
(6) 查看;调查 [survey]
又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洪仁玕《太平天日》
(7) 又如:勘灾(查看灾情);勘破(看破);堪舆(看风水)
(8) 判断 [judge; decide]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冤》
[①][kān]
[《廣韻》苦紺切,去勘,溪。]
(1)校订;核对。
(2)审问。
(3)察看;探测。
(4)通“戡”。以武力平定。
集贤殿里图书满,点勘头边御印同。——唐朝· 王建《宫词一百首 十二》
未勘银台契,先排浴殿关。——唐朝· 元稹《酬乐天待漏入合见赠》
琴曲少声重勘谱,药丸多忌更寻方。——唐朝· 许浑《湖州韦长史山居》
玉堂帘外独迟迟,明月初沈勘契时。——唐朝· 刘邺《待漏院吟》
近代有不昳,如刘师培、李嘉言等提出勘误和改编的意见,偶然也提到尚有可补之诗。——唐朝· 童养年《前言》
一家抽一个,勘数申(项校作“由”,通“犹”)未足。——唐朝· 王梵志《诗(并序) 四十四》
你若不信我,你且勘经文。——唐朝· 王梵志《回波乐 五十七》
其余校改,所据为罗振玉《殷礼在斯堂丛书》校排本《庐山记》、同人《贞松老人遗稿·〈庐山记〉校勘记》,罗氏曾参据日本元禄本《庐山记》。——唐朝· 徐知证《题东林寺联句》
重门勘锁青春晚,深院垂帘白昼长。——唐朝· 许浑《经古行宫》
玉堂帘外独迟迟,明月初沉勘契时。——唐朝· 刘邺《待漏院吟》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勘。——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