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民间的,通俗的:俚俗(粗俗)。俚语。俚歌。俚曲。
用俚字免费起名
详细词义
◎ 俚 lǐ
〈名〉
(1) (形声。从人,里声。本义:聊赖)
(2) 同本义,赖以生活或依靠的事物 [sth.to live for]
俚,聊也。——《说文》。按,聊者,赖也。
夫婢妾贱人,感概而自杀,非能勇也,其画无俚之至耳。——《汉书·李布栾布田叔传》
(3)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 [Li nationality]。东汉至隋唐屡见于史籍,常与僚并称,主要分布在今广东西南沿海及广西东南等地。少数移入桂西
记性变化
◎ 俚 lǐ
〈形〉
(1) 民间 [folk]。如:俚歌(民间的通俗歌谣);俚谚(民间流传通俗而富有意义的民间谚语);俚言(方言俗语);俚妇(民间妇女);俚谚(民间谚语)
(2) 粗俗 [rustic;vulgar]
非鄙俚之言所能具。——左思《魏都赋》
(3) 又如:俚室(贫贱之家);俚人(粗俗之人);俚率(粗俗直率);俚浅(粗俗浅陋)
(4) [代,方]∶他 [he]
俚是金大少格朋友呀。—— 清· 蘧园《负曝闲谈》
(5) 又如:俚乃(他);俚哚(他们)
[①][lǐ]
[《廣韻》良士切,上止,來。]
(1)聊赖,依托。
(2)粗俗,不文雅。
(3)指民间的,通俗的。参见“俚曲”。
(4)指民间歌谣。
(5)吴方言中的人称代词,相当于“他”或“她”。
(6)古代南方族名。
缀此岂为训,俚言绍庄屈。——唐朝· 韩愈《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其末咸有见及语樊封以示愈依赋十四韵以献》
俚儿供苦笋,伧父馈酸樝。——唐朝· 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唐朝· 刘禹锡《插田歌》
照山畲火动,踏月俚歌喧。——唐朝· 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
俚人祠竹节,仙洞闭桃花。——唐朝· 刘禹锡《晚岁登武陵城顾望水陆怅然有作》
俚耳不使闻,虑同众乐听。——唐朝· 贯休《上裴大夫二首 二》
曾学为诗者亦不鄙俚至此,此并未尝学为诗而托名太白地藏者也。——唐朝· 金地藏《酬惠米诗》
下令俚柔洽,献賝弄栋来。——唐朝· 赵叔达《星回节避风台骠信命赋》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俚。——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