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端,边际:端倪(头绪)。
⒉ 弱小,小孩:旄倪(“旄”,年老,八九十岁的年纪。“旄倪”,即老幼)。
⒊ 分际:天倪(自然之分际)。
⒋ 傲慢:“力罢,则不能毋堕倪”。
⒌ 姓。
详细词义
◎ 倪 ní
〈名〉
(1) (形声。从人,“兒”( ní)声。本义:小孩)
(2) 同本义 [child]
反其旄倪。——《孟子·梁惠王下》
垂髫之倪。——《旧唐书·玄宗本纪》
(3) 又如:倪子(方言。儿子);倪倪(幼弱)
(4) 涯际;边际 [limit]
绝境胜无倪,归途兴不尽。——钱起《自终南山晚归》
(5) 又如:端倪(事情的眉目;头绪);倪露(露出端倪)
(6) 端;头绪 [end;main threads of a complicated affair]
不知端倪。——《庄子·大宗师》
乾端坤倪,轩豁呈露。——韩愈《南海神庙碑》
(7) 通“齯”。老人齿落复生的齿 [footh that grows in old age] 皆黄耄倪齿也。——《列女传·鲁季敬姜》
(8) 〈动〉 通“睨”。斜视 [look askance]
龟俯者灵…左倪不类,右倪不若。——《尔雅·释鱼》注:“倪与睨同。”
(9) 姓
倪 (ní) 指边际、孩童、端倪、头绪,用作人名意指可爱、聪慧、热心之义;
[①][ní]
[《廣韻》五稽切,平齊,疑。]
亦作“淣1”。
(1)幼儿。
(2)微始,分际。
(3)引申为区分。
(4)端;涯际;边际。
(5)引申为事端、事由。
(6)方言。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
(7)通“齯”。参见“倪齒”。
(8)姓。
[②][nì]
[《集韻》研計切,去霽,疑。]
通“睨1”。亦作“1”。
(1)侧目斜视。
(2)引申指邪,倾侧。
(3)见“俾2倪”。
地形失端倪,天色濽滉漾。——唐朝· 薛据《西陵口观海》
恍惚无倪明又暗,低迷不已断还连。——唐朝· 李商隐《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
呕沦吐萌,垠倪散截。——唐朝· 不详《原陵老翁吟 三》
九仙傲倪折五芝,翠凤白麟回异道。——唐朝· 顾况《曲龙山歌 一》
君徒视人文,吾固和天倪。——唐朝· 王维《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
默受王倪道,逾深尹喜师。——唐朝· 玄宗皇帝李隆基《诗送玄静先生归广陵(并序)》
高处敞招提,虚空讵有倪。——唐朝· 王维《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
飘飘入无倪,稽首祈上皇。——唐朝· 李白《古风 四十一》
逍遥观运流,谁复职端倪。——唐朝· 韦应物《荅库部韩郎中》
地形失端倪,天色灒滉漾。——唐朝· 薛据《西陵口观海》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倪。——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