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偈陀〕梵语“颂”,即佛经中的唱词。简作“偈”。
用偈字免费起名
详细词义
◎ 偈 jì
〈名〉
(1) 佛经中的唱词 [Budhist's chant or hymn]。偈陀之省。如:偈颂(偈文,偈句,偈言,偈语,偈诵。均为梵语“偈佗”。即佛经中的唱颂词)
(2) 另见 jié
详细词义
◎ 偈 jié
〈形〉
(1) 勇武 [brave]
其人晖且偈。——汉· 扬雄《太玄·阙》
(2) 行动急促 [rushing]。如:偈偈(急驰的样子)
(3) 另见 jì
[①][jié]
[《廣韻》渠列切,入薛,羣。]
(1)勇武貌。
(2)疾驰貌。
(3)见“偈偈”。
[②][jì]
[《廣韻》其憇切,去祭,羣。]
(1)梵语“偈佗”(Gatha)的简称,即佛经中的唱颂词。通常以四句为一偈。
(2)多指释家隽永的诗作。
[③][qì]
[《集韻》去例切,去祭,溪。]
通“憩1”。
休息。
灵空闻偈夜清静,雨里花枝朝暮开。——唐朝· 卢纶《题念济寺》
听经神变见,说偈鸟纷纭。——唐朝· 元稹《大云寺二十韵》
谁论传法偈,自补坐禅衣。——唐朝· 齐己《荆门秋日寄友人》
达从诗似偈,狂觉哭胜歌。——唐朝· 司空图《五月九日》
贻我方来偈,自然生玉音。——唐朝· 吴筠(道士)《酬刘侍御过草堂》
今时志(《宗镜录》、《偈颂》作“学”)士还如此,语默动用迹难寻。——唐朝· 法藏《歌行一首》
(见《景德传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四)(按:《祖堂集》卷十七以“心本”、“忍仙”二首作正原偈。——唐朝· 智真《偈 三》
妙体本来无处所,通身何更问(《大正》本、《偈颂》作“有”)纵由,灵然一句超群象,迥出三乘不假修。——唐朝· 常察《十玄谈(并序) 玄机》
云水隔时君莫住,雪山深处我非忙(《大正》本、《偈颂》作“忘”)。——唐朝· 常察《十玄谈(并序) 乡还曲(《大正》本、《偈颂》作“达本”)》
音翻四句偈,字译五天书。——唐朝· 岑参《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偈。——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