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教导,教诲:训诫。训蒙(教育儿童)。训迪(教诲开导)。教(jiào )训。培训。
⒉ 可以作为法则的话:家训。
⒊ 典式,法则:不足为训。
⒋ 解释词的意义:训诂(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亦称“训故”、“诂训”、“故训”)。训读(日文借用汉字写日语原有的词,用日语语音读汉字)。
详细词义
◎ 训
訓 xùn
〈动〉
(1) (形声。从言,川声。本义:教育,教导)
(2) 同本义 [instruct;teach;lecture]
训,说教也。——《说文》
大训。——《书·顾命》
告之训典。——《左传·文公六年》
是为明训。——《国语·晋语》。注:“教也。”
务材训农,通商惠工。——《左传·闵公二年》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张溥《五人墓碑记》
训俭示康。——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训蒙(在私塾教授小学生);训蒙教授(教幼童的私塾先生);训人(负责教育的官员或师长);训章(训示规范)
(4) 解说,注释。用通俗的话解释词语的意义 [explain]
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三国魏· 曹操《孙子》序
(5) 又如:训故(同训诂);训义(解释文字的意义);训解(训释解说);训传(训解经义)
(6) 训练;讲习 [train;lecture and study]
有智略,能训治军旅。——宋· 王安石《举渭川兵马都监盖传等充边上任使状》
(7) 又如:训戎(训练军旅);训治(训练整治)
(8) 顺从;归顺 [tame]
四方其训之。——《诗·大雅·抑》
于帝其训,又,是训是行。——《书·洪范》
(9) 取名 [choose a name for]
后志存小字,不训法名者,遵慈母之意也。——宋· 赞宁《宋高僧传》
记性变化
◎ 训
訓 xùn
〈名〉
(1) 典式、法则 [code;rule]。如:训令;训典(古圣王的典籍);训格(教训,规范);训范(足可为法的规范、典范)
(2) 尤指可作为法则的话或座右铭 [words]。如:训诰(训教导之辞;诰,指诏书或告诫之文)
(3) 解说的词语 [commentary;caption] 。如《尔雅·释训》
训 (xùn) 指培育、准则、温顺、归顺,用作人名意指贤淑、典范、引申为心思如河流般流淌顺畅之义;
[①][xùn]
[《廣韻》許運切,去問,曉。]
“训1”的繁体字。
(1)教诲;教导。
(2)引申为训斥。
(3)典式;准则。
(4)训练;讲习。
(5)引申为驯御。
(6)解说。
(7)取名。
(8)通“顺”。顺从;遵循。
(9)古代文体名。《尚书》六体之一。记述训导之词。
(10)古代文体名。论著的一类。
(11)姓。见《通志·氏族四》。
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唐朝· 杜甫《元日示宗武》
家训资风化,心源隐政能。——唐朝· 卢纶《题杨虢县竹亭》
赠言因傅说,垂训在三篇。——唐朝· 李吉甫《癸巳岁吉甫圜丘摄事合于中书后阁宿斋常负忝媿移止于集贤院会门下相公以七言垂寄亦有所酬短章绝韵不足抒意因》
爰有区子荧荧晖,观以彝训或从违。——唐朝· 韩愈《送区弘南归》
愬拜即命,于皇之训。——唐朝· 柳宗元《方城 二》
亨衢自有横飞势,便到西垣视训辞。——唐朝· 许浑《送人之任邛州》
陟邻初禀训,献策幸逢时。——唐朝· 张九龄《酬宋使君见诒》
青骡蓟训引,白犬伯阳牵。——唐朝· 严维《中元日鲍端公宅遇吴天师联句》
卜筮训流俗,指归畅玄经。——唐朝· 吴筠《高士咏 严君平》
上违先人训,下怜菲薄躯。——唐朝· 宋之问《嵩南山九里旧鹊村作》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训。——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