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把一种语言文字依照原义改变成另一种语言文字:译本。译文。译注。译著。译制。译音。口译。笔译。意译。直译。翻译。
用译字免费起名
详细词义
◎ 译
譯 yì
〈动〉
(1) (形声。从言,睪( yì)声。本义:翻译,把一种语言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
(2) 同本义 [translate]
译,传译四夷之言者。——《说文》
译,传也。——《方言十三》
北方曰译。——《礼记·王制》
重舌之人九译。——张衡《东京赋》
译者称西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译欧西人之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汉语被译成日语;译品(翻译的作品);译义(意译);译写(翻译写作);译经(翻译经典)
(4) 解释;阐述 [explain]
夫圣人为天口,贤者为圣译。——《潜夫论》
(5) 通“择”。选择 [choose;select]
周道衰微,失爵亡邦,后嗣乖散,各相土译居。——《隶释·汉孟郁修尧庙碑》
(6) 又如:译居(择居)
记性变化
◎ 译
譯 yì
〈名〉
(1) 翻译人员 [interpreter]
于是乃召越译,乃 楚说之。—— 刘向《说苑》
(2) 又如:译费(支付给翻译人员的钱);译界(翻译界);译员(翻译工作者)
(3) 异域 [foreign lands]
沧波伏忠信,译语辨讴谣。——唐· 顾况《送从兄使新罗》
(4) 又如:译语(异域的语言)
译 (yì) 指笔译、译文、口译、译者,用作人名意指明白、晓畅、开朗、通达之义;
[①][yì]
[《廣韻》羊益切,入昔,以。]
“译1”的繁体字。
(1)翻译。把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
(2)指翻译人员。
(3)指语言不通的异域。
(4)阐述;诠释。
(5)变易,改变。参见“譯形借聲”。
(6)通“繹”。寻绎。参见“譯審”。
(7)通“擇”。选择。参见“譯居”。
蛮夷九译,咸来从。——唐朝· 柳宗元《鼓吹曲辞 鼓吹铙歌 苞蘖》
睢盱万状乖,咿嗢九译重。——唐朝· 柳宗元《鼓吹曲辞 鼓吹铙歌 东蛮》
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唐朝· 包佶《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
能事闻重译,嘉谟及远黎。——唐朝· 杜甫《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
天涯致重译,日域献奇珍。——唐朝· 颜师古《奉和正日临朝》
会合兼重译,潺湲近八流。——唐朝· 曹唐《升平词五首 一》
嵩阳大石室,何日译经还。——唐朝· 曹松《宿溪僧院》
翻译推南本,何人继谢公。——唐朝· 皎然《秋日遥和卢使君游何山寺宿扬上人房论涅槃经义》
(见《四部丛刊初编》影宋本释法云《翻译名义集》卷七“续补译师”条注。——唐朝· 太宗皇帝李世民《焚经台》
来朝汉天子,归译竺干经。——唐朝· 昙靖《奉送日本国使空海上人橘秀才朝献后却还》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译。——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