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重复,累积:重(chǒng )叠。层见叠出。叠罗汉。叠韵。叠嶂。叠翠。
⒉ 摺:摺叠。铺床叠被。
⒊ 乐曲的重复演奏:阳关三叠。
详细词义
◎ 叠
曡、疊 dié
〈动〉
(1) (会意。金文字形,象物体叠放在“俎”上。本义:重叠)
(2) 同本义 [pile(up);overlap]
曡,重也,积也。——《苍颉篇》
阳始出奥舒、曡。——《书·太元乐》。注:“积也。”
虽累叶百叠,而富强相继。——《文选·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叠石为山;叠暴(显露;指人激动时青筋鼓出来);叠字(单字的重叠);叠雪(重叠飞扬的雪花)
(4) 折,折叠,交叠,指用对折或交叠的方法减少长度或宽度 [fold]。如:叠被子;叠衣服
(5) 振作 [bestir]
只好叠着精神,稳着步儿,探着腰儿,挺着胸儿…望前而行。——《镜花缘》
(6) 轻击 [鼓] [knock at]。如:叠鼓(轻轻地连续击鼓)
(7) 惧怕 [fear]
莫不震叠。——《诗·周颂·时迈》
记性变化
◎ 叠 dié
〈副〉
连续;接连 [on end;in succession]。如:叠次(迭次。一次又一次);叠连(重复;连接);叠接(连续收到)
◎ 叠 dié
〈量〉
(1) 堆在一起或逐个堆放的大量东西 [pile]。如:一叠纸;一叠钞票
(2) 一簇结合着的但并非捆在一起的相似的条状物 [sheaf]。如:她的手中拿着一叠信
叠 (dié) 指重叠、 堆叠、层叠、叠障,用作人名意指勤奋好学、有恒心、学而不厌之义;
[①][dié]
[《廣韻》徒協切,入帖,定。]
亦作“曡1”。亦作“疉1”。亦作“叠1”。
(1)重叠;累积。
(2)连续;接连。
(3)折;折叠。
(4)振动;振作。
(5)轻击。参见“疊鼓”。
(6)谓综合整理。
(7)指帛叠。用棉纱织成的布。
(8)量词。层。用于重叠、累积的东西。
(9)量词。计算乐曲重奏或文辞反复遍数的单位。
(10)量词。古时号角吹十二声为一叠。
(11)量词。计算重叠堆放的东西的单位。
(12)同“碟”。盛食物的小盘。
(13)通“慴”、“懾”。恐惧。
(14)古州名。北周建德中置,治所在今甘肃省迭部县境。
冉冉排空上,依依叠影重。——唐朝· 李正辞《赋得白云起封中》
节应中和天地晴,繁弦叠鼓动高城。——唐朝· 陈羽《和王中丞中和日》
叠嶂青时合,澄湘漫处空。——唐朝· 吕温《道州途中即事》
南中少平地,山水重叠生。——唐朝· 孟郊《分水岭别夜示从弟寂》
使者立取书,叠纸生百忧。——唐朝· 卢仝《寄崔柳州》
尾上稠叠花,又将金解络。——唐朝· 元稹《桐花落》
石磴晴看叠,山苗晚自锄。——唐朝· 杨发《小园秋兴》
叠果盘餐丹橘地,若花牀席早梅风。——唐朝· 薛能《监郡犍为舟中寓题寄同舍》
朱网龛鬖丞相车,晓随叠鼓朝天去。——唐朝· 温庭筠《台城晓朝曲》
房房皆叠石,风扫永无尘。——唐朝· 许棠《题金山寺》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叠。——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