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割除田里的野草,引申为削平:芟荑。
用荑字免费起名
详细词义
◎ 荑 tí
〈名〉
(1) (形声。从艸,夷声。本义:茅草的嫩芽)
(2) 同本义,引申之为草木嫩芽 [tender bud]
荑,荑草也。——《说文》。按,茅之初生也。
自牧归荑。——《诗·邶风·静女》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卫风·硕人》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孟子·告子上》
荑者,茅始熟中穰也,既白且滑。——《风俗通》
(3) 又如:荑英(新生的草);荑杨(新生的杨树)
(4) 通“稊”。草名。一种像稗子的草 [a kind of grass which is like barnyard grass]
炳复次禁枯树,树即生荑。——《后汉书·方术传》
生繁华于枯荑。——《晋书·元帝纪》
(5) 又如:荑枯(即“枯杨生稊”之意。喻绝处逢生;起死回生);荑稗(荑、稗为二草名,似禾,实比谷小,亦可食)
详细词义
◎ 荑 yí
〈动〉
(1) 割去田地里的野草 [clear the field of weeds;weed]
凡稼泽,夏以殄草而芟荑之。——《周礼》
(2) 另见 tí
记性变化
◎ 荑 tí
〈动〉
(1) 发芽 [germinate]
草陆生曰荑。——《通俗文》
陵罔掇丹荑。——郭璞《游仙诗》
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文选·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一首》
(2) 另见 yí
[①][tí]
[《廣韻》杜奚切,平齊,定。]
亦作“苐1”。“梯2”的被通假字。
(1)茅的嫩芽。
(2)泛指草木萌生的叶芽。
(3)发芽;萌生。
(4)通“稊”。草名。
[②][yí]
[《廣韻》以脂切,平脂,以。]
通“夷1”。
刈除。
弱荑轻采拾,钝质称归休。——唐朝· 卢纶《卧病寓居龙兴观枉冯十七著作书知罢摄洛阳赴缑氏因题十四韵寄冯生并赠乔尊师》
灵州碧岩下,荑英初散芳。——唐朝· 武元衡《津梁寺采新茶与幕中诸公遍赏芳香尤异因题四韵兼呈陆郎中》
潭嶂积佳气,荑英多早芳。——唐朝· 羊士谔《息舟荆溪入阳羡南山游善权寺呈李功曹巨》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唐朝· 温庭筠《原隰荑绿柳》
簪玉步河堤,妖韶援绿荑。——唐朝· 乔知之《定情篇》
芜荑酱醋吃煮葵,缝靴蜡线油涂锥。——唐朝· 颜真卿《七言滑语联句》
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唐朝· 寒山《诗三百三首 一一五》
烦襟荡朱弦,高步援绿荑。——唐朝· 皎然《奉和陆使君长源水堂纳凉效曹刘体》
芜荑鹤风妙,能杀此般虫。——唐朝· 徐成《王良百一歌 疮痍 九》
雨馀荑更密,风暖蕙初香。——唐朝· 陆贽《赋得御园芳草》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荑。——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