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对别人称本身:自己。知己。反求诸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⒉ 天干的第六位,用作顺序第六的代称。
详细词义
◎ 己 jǐ
〈代〉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oneself]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而己亦人也。——《吕氏春秋·察今》
自拟己头。——晋· 干宝《搜神记》
且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不以己悲。——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舍己为公;异己;克己;知己;己身(自己);己私(自己的欲望);己里钱(血汗钱,私房钱)
记性变化
◎ 己 jǐ
〈名〉
(1) 天干的第六位 [the sixth of the ten Heavenly Stems]
己与三相近。——《吕氏春秋·慎行论》
(2) 又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己 jǐ
〈动〉
借作“给” [give]
一二千两银子东西己人!叫他唱二万出戏我看了,己他一个!——《醒世姻缘传》
己 (jǐ) 指本人、知己、舍己、先人后己,用作人名意指严于律己、自立自强、乐于助人之义;
[①][jǐ]
[《廣韻》居理切,上止,見。]
(1)天干的第六位,用以纪年、月、日。
(2)自身,自己。
(3)古“紀”字。
(4)用于句中。无义。
[②][qǐ]
[《集韻》口起切,上止,溪。]
姓。汉有己茂。见《通志·氏族三》。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唐朝· 太宗皇帝《元日》
平生感知己,方寸岂悠悠。——唐朝· 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古来杰出士,岂待一知己。——唐朝· 杜甫《听杨氏歌》
无论再缱绻,己是安苍黄。——唐朝· 杜甫《入衡州》
感激念知己,匣中孤剑鸣。——唐朝· 钱起《适楚次徐城》
宦情知己少,生事托人多。——唐朝· 耿湋《春日即事》
人生不失意,焉能慕知己。——唐朝· 刘禹锡《学阮公体三首 一》
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唐朝· 卢仝《人日立春》
出处宁由己,升沈未足言。——唐朝· 杨乘《南徐春日怀古》
白发不由己,黄金留待谁。——唐朝· 曹松《感世》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己。——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