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彝器。彝鼎。彝尊。
⒉ 常理,法理:彝训(指长辈对后辈的日常训诲)。彝伦。彝常。彝章。
⒊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川省:彝族。彝人。
详细词义
◎ 彝
彜 yí
〈名〉
(1) (形声。从糸( mì),攻( gǒng)持米,彑( jì)声。为双手捧丝、米奉献神灵。据甲骨文,象双手捧鸡奉献之意。本义: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礼器的总称)
(2) 同本义 [sacrificial vessels]
官司彝器。——《左传》
(3) 又如:彝俎(泛指礼器);彝鼎(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彝斝(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酒器);彝簋(泛指古代祭祀所用的礼器)
(4) 常规 [cardinal principle]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大雅》
(5) 彝族,中国少数民族 [the Yi nationality]
记性变化
◎ 彝 yí
〈形〉
(1) 常 [ordinary]。如:彝序(亦作“彝叙”。常道);彝典(常典);彝制(常制);彝命(常命。指祖宗遗训);彝法(常法,定法);彝轨(常轨);彝章(常典;旧典);彝教(常教);彝理(常理;正道)
(2) 不变的,固定的 [permanent]。如:彝监(永恒不变之龟监);彝议(不变之论);彝准(固定的制度);彝教(永久不变的教化);彝言(指永久传世之言);彝化(永久的教化)
(3) 经常 [day-go-day]
皇极之敷言,足彝是训。——《书·洪范》
(4) 又如:彝化(经常的教化);彝则(经常的制度,准则);彝酒(谓经常饮酒)
[①][yí]
[《廣韻》以脂切,平脂,以。]
“彛1”的新字形。亦作“彜1”。“彞1”的新字形。
(1)古代宗庙常用礼器的总名。
(2)专指盛酒的尊。
(3)常;常规;一成不变的法度。
(4)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西南各省。详“彝族”。
(5)清代因避讳以“彝”代“夷”。见“彝場”、“彝猶”、“彝險”。
载洁彝俎,陈诚以荐。——唐朝· 褚亮《郊庙歌辞 明堂乐章 雍和》
澄彝拂俎,报德酬功。——唐朝· 不详《郊庙歌辞 蜡百神乐章 送神》
洁兹宗彝,瑟彼圭瓒。——唐朝· 李舒《郊庙歌辞 让皇帝庙乐章 酌献》
懿兹彝器,厥德惟明。——唐朝· 赵光逢、张衮《郊庙歌辞 梁郊祀乐章 庆肃》
黄彝将献,特牲预迎。——唐朝· 不详《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 禋顺乐》
复进出矛戟,昭然开鼎彝。——唐朝· 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岂足议大政,所忧玷彝伦。——唐朝· 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
立言成雅诰,正意叙彝伦。——唐朝· 李中《献中书潘舍人》
不知天上月,曾别几多人,(见宋江少虞《皇朝事实类苑》卷五九引李錞《李希声诗话》引)(〖1〗《李希声诗话》云:“余亡友李秉彝德叟寒暑假为余曰:‘家藏唐邵谒诗八十篇,甚工。——唐朝· 邵谒《句 一》
(见同治己巳广州刊林昌彝《海天琴思续录》卷二,云镜为周南卿明经藏,“河东君物也。——唐朝· 无名氏《唐镜铭 一》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彝。——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