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吏治。官吏。
⒉ 旧指小公务员:吏员。胥吏(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
详细词义
◎ 吏 lì
〈名〉
(1)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2) 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official;mandarin]
吏,治人者也。——《说文》
吏者,名之师也。——《汉书·景帝纪》
吏所以治民也。——《汉书·惠帝纪》
吏者,民之所悬命也。——《管子·朋法》
王使委于三吏。——《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
百吏庶民。——《国语·周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韩诗外传》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吏势(官吏的权势力量);吏议(官吏商讨政事;处分官吏;拟议定罪);吏司(管理司法案牍的官);吏兵(官吏和士兵);吏舍(官吏居住或办公的房子)。汉以后只指一般的小官员或吏卒
(4) 专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 [inferior official]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唐· 杜甫《石壕吏》
(5) 又如:吏目(八九品小官。又指地位在御医之下的一般医生);吏员(古代地方官府的小吏);胥吏(小官吏);狱吏(旧时管理监狱的小官)
(6) 吏部狱 [jail;prison]
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班固《汉书》
(7) 姓
记性变化
◎ 吏 lì
〈动〉
(1) 治理;为官 [administer]
夫吏者,理也。——《汉书·王莽传下》
是为长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吏,所以治民也。——《汉书·惠帝纪》
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宋之问《蓝田山庄》
(2) 又如:吏才(为政的才能);吏方(为政的方略);吏道(官吏处理政务之道);吏隐(闲居下级官位);吏材(为政的才干)
官家有程,吏不敢听。——唐朝· 李贺《相和歌辞 猛虎行》
读书嵩岑间,作吏沧海甸。——唐朝· 高适《酬别薛三蔡大留简韩十四主簿》
薄关长吏忧,甚昧至精主。——唐朝· 杜甫《火》
昔常以荒浪,不敢学为吏。——唐朝· 元结《寄源休》
官吏随人往未得,却望丹崖惭复羞。——唐朝· 元结《宿丹崖翁宅》
故人吏为隐,怀此若蓬瀛。——唐朝· 姚系《送陆浑主簿赵宗儒之任》
故人邑中吏,五里仙雾隔。——唐朝· 李益《华阴东泉同张处士诣藏律师兼简县内同官因寄齐中书》
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唐朝· 韩愈《雉带箭》
俟罪非真吏,翻惭奉简书。——唐朝· 柳宗元《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
半渡趋津吏,缘堤簇郡甿。——唐朝· 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吏。——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