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上下牙对住,压碎或夹住东西:咬啮。咬噬。咬紧牙关。
⒉ 钳子等夹住或螺丝齿轮等卡住:咬合。咬住扣。
⒊ 喻话说定了不再改变,亦指受责难或审讯时拉扯不相关的人:一口咬定。乱咬好人。
⒋ 狗叫:鸡叫狗咬。
⒌ 正确地读字音,亦指过分地计较字句的意义:咬字儿。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讽刺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⒍ 追赶进逼:双方比分咬得很紧。
详细词义
◎ 咬
齩 yǎo
〈动〉
(1) (形声。从口,交声。《说文》本从“齿”。本义:用牙齿把东西夹住或切断弄碎)
(2) 同本义 [snap at;bite]
易子而咬。——《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咬姜呷醋(节约饮食用度);咬牙关(形容痛恨、愤怒或发狠心);咬瓦(比喻乏味);咬定牙根(亦作“咬定牙关”。形容下定决心,坚忍不拔);咬钉嚼铁(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4) 吐字发音 [articulate;pronounce]。如:咬舌子(说话吐字含混不清的人);咬耳朵(附耳密语);咬字不准;咬吐(咬字吐音,发音);咬音咂字(形容说话一字一板,郑重其事);咬嚼吞吐(指演员的发音吐字,念白说唱)
(5) 比喻攀扯或诬陷他人 [incriminate sb. innocent when blamed or interrogated]。如:乱咬好人;反咬一口
(6) 螺丝等互相卡住 [bite;grip]。如:这个旧螺母咬不住扣儿
[①][yǎo]
[《集韻》五巧切,上巧,疑。]
(1)上下牙齿相对,用力夹住或切断压碎东西。
(2)比喻伤害。
(3)夹住或相互卡紧。
(4)比喻攀扯或诬陷他人。
(5)腐蚀;侵蚀。
(6)谓咬舌。
(7)谓吐字发音。
(8)盯住,紧跟不放。
(9)指狗吠。
[②][jiāo]
[《廣韻》古肴切,平肴,見。]
见“咬2咬”。
[③][jiǎo]
[《集韻》吉巧切,上巧,見。]
哀切之声。
[④][yāo]
[《廣韻》於交切,平肴,影。]
见“咬4哇”。
咬咬嘎嘎水禽声,露洗松阴满院清。——唐朝· 李山甫《方干隐居》
犬咬天关闭,彩童呼仙吏。——唐朝· 李沇《醮词》
腕头狮子咬金甲,脚底夜叉击络鞮。——唐朝· 欧阳炯《题景焕画应天寺壁天王歌》
无端咬着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唐朝· 薛涛《十离诗 犬离主》
遮莫咬铁口,无因读老经。——唐朝· 寒山《诗三百三首 四十八》
童子欲来沽,狗咬便是走。——唐朝· 寒山《诗三百三首 一一七》
学咬两茎菜,言与祖师齐。——唐朝· 拾得《诗 四十一》
将拳口里咬,百年不肯离。——唐朝· 庞蕴《诗偈 十九》
(恒山二两,独头蒜一两,乌梅二十枚,咬咀,用酒二盏,煎至一大盏,分为二服。——唐朝· 易静《兵要望江南 医方第二十九(十六首) 十六》
但看边畔者,咬得臼还殊。——唐朝· 徐成《王良百一歌 齿岁 四》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咬。——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