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旁人的意见:批驳。驳斥。驳倒(dǎo )。反驳。驳论。驳议。
⒉ 颜色不纯夹杂着别的颜色:斑驳。驳杂。
⒊ 大批货物用船分载转运:驳运。驳船(转运用的小船。亦作“拨船”)。
详细词义
◎ 驳
駁 bó
〈形〉
(1) (会意。从马,从爻。甲骨文字形,右边是“爻”( yáo),表示马的毛色混杂,左边是“马”。本义:马毛色不纯)
(2) 同本义 [particolored;variegated]
驳,马色不纯也。——《说文》
为驳马。——《易·说卦》
皇驳其马。——《诗·豳风·东山》
红白杂毛曰驳。——《文选·赭·白马赋》注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驳骏(毛色斑驳的骏马);乌驳马。又泛指颜色不纯
黄白杂谓之驳。——《通俗文》
白黑杂合谓之驳。——《汉书·梅福传》
(4) 又如: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驳落(颜色斑驳)
(5) 驳杂;庞杂 [heberogeneous]
纯而王,驳而伯。——《荀子·赋》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庄子·天下》
法小弛则是非驳。——刘禹锡《天论上》
(6) 又如:驳错(交杂混乱);驳辞(杂乱的言辞)
记性变化
◎ 驳
駁 bó
〈动〉
(1) 驳斥,反驳 [rebute;refute]
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晏子春秋》
(2) 又如:批驳(书面否决下级的意见或要求;批评驳斥);驳审(否决原判);驳正(纠正错误)
(3) 转载货物 [lighter]。如:驳船;驳费(驳运的费用)
(4) 〈方〉∶把岸或堤向外扩展 [widen]。如:这条堤还不够宽,再驳出去半米
◎ 驳
駁 bó
〈名〉
(1) 传说中能食虎豹的猛兽 [beast of prey]
(2) 驳船 [barge]。如:油驳
[①][bó]
[《廣韻》北角切,入覺,幫。]
“驳1”的繁体字。亦作“駮1”。
(1)马毛色不纯。亦指毛色不纯的马。
(2)借指毛色不纯的牛。
(3)色彩错杂。
(4)混杂不精纯。
(5)辩正是非;驳斥。
(6)相异;相背。
(7)文体名。驳议。奏议之一种。
(8)文体名。驳论,一般的辩正是非的论著。
(9)指偏于一面。
(10)用船转载搬运。
(11)小船;驳船。
(12)方言。拨,掉转。参见“駁回”。
(13)方言。把岸堤向外扩展。
(14)树木名。赤李。
(15)树木名。指驳马。即梓榆。
(16)传说中能食虎豹的猛兽。
(17)用同“剥”。剥蚀。参见“駁炙”。
千年驳藓明山履,万尺垂萝入水心。——唐朝· 李端《野寺病居喜卢纶见访》
因忆故园闲钓处,苍苔斑驳满渔矶。——唐朝· 刘兼《对雨》
荒阶罗驳藓,虚座网浮埃。——唐朝· 郑愔《哭郎著作》
别酒为谁香,春官驳正郎。——唐朝· 岑参《送李司谏归京》
枯荄没古基,驳藓蔽丰碑。——唐朝· 权德舆《成南阳墓》
扬州驳杂地,不辨龙蜥蜴。——唐朝· 卢仝《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客谢竹》
元诗驳杂真难辨,白朴流传用转新。——唐朝· 元稹《酬乐天馀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
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唐朝· 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
宪府触邪峨豸角,琐闱驳正犯龙鳞。——唐朝· 白居易《和李中丞与李给事山居雪夜同宿小酌》
萧骚红树当门老,斑驳苍苔锁径闲。——唐朝· 李中《送圆上人归庐山》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驳。——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