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静,没有声音:寂静。寂寞。孤寂。寂寂。寂灭。寂默。寂寥(寂静空旷)。
用寂字免费起名
详细词义
◎ 寂 jì
〈形〉
(1) (形声。从宀( mián),叔声。本义:静悄悄,没有声音)
(2) 同本义 [quiet;silent]
寂,无人声。——《说文》
寂寥宇宙。——《四子讲德论》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老子》
寂然不动。——《易·系辞上》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柳宗元《永州八记》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人视端容寂。——明· 魏学洢《核舟记》
俄而寂然。——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寂寂悄悄(悄悄地,不弄出声音地);寂密(隐密);寂天寞地(悄无声息)
(4) 安详闲静,心志淡泊 [composed and leisurely]
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嵇康《养生论》
(5) 又如:寂泊(恬静淡泊,不追求名利);寂漠(清静;恬淡)
(6) 寂寞;孤单;冷落 [solitary]
廓落寂而无友兮,谁可与玩此遗芳。——严忌《哀时命》
(7) 又如:寂处(寂寞独处);寂漠(冷落;凄凉);寂淹(孤寂滞留)
(8) 佛教谓寂灭常静之道 [quiet]。如:寂定(佛家指心不驰散,保持安静不动的精神状态)
记性变化
◎ 寂 jì
〈动〉
佛教称僧尼死为“涅槃”,或叫“寂”、“宴寂”、“圆寂”、“寂灭” [(of a Buddhist monk or nun)die]。如:寂灭虚无(佛教语。指佛家的教义或道理。寂灭:指人死后身体寂静,灵魂超脱,永无生死。虚无:指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虚无的)
[①][jì]
[《廣韻》前歷切,入錫,從。]
(1)静,无声。
(2)安详闲静,心志淡泊。
(3)安定不动;静止。
(4)寂寞;孤单;冷落。
(5)佛教谓寂灭常静之道。
(6)指死亡。佛教多用以称僧尼死亡。
起来琼户寂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唐朝· 后蜀嗣主孟昶《避暑摩诃池上作》
复见花开人又老,横塘寂寂柳依依。——唐朝· 李嘉佑《伤吴中》
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唐朝· 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圣贤两寂寞,眇眇独开襟。——唐朝· 杜甫《过津口》
扣寂豁烦襟,皇天照嗟叹。——唐朝· 杜甫《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
纷纷对寂莫,往往落衣巾。——唐朝· 刘慎虚《寄阎防》
寥寥象设魂应在,寂寂虞篇德已闻。——唐朝· 张濯《题舜庙》
殿有寒灯草有萤,千林万壑寂无声。——唐朝· 卢纶《宿石瓮寺》
霜钟初应律,寂寂出重林。——唐朝· 郑絪《寒夜闻霜钟》
寂寥疏凿意,芜没岁时侵。——唐朝· 羊士谔《干元初严黄门自京兆少尹贬牧巴郡以长才英气固多暇日每游郡之东山山侧精舍有盘石细泉{流氵=}为浮杯之胜》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寂。——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