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中国古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郑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因为他们主要居住于北方,故又通称“北狄”(亦作“翟”)。
⒉ 秦汉以后,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⒊ 古代最下级的官吏。
⒋ 有力的麋鹿。
⒌ 古同“翟”,乐舞所用的雉羽。
⒍ 姓。
详细词义
◎ 狄 dí
〈名〉
(1) (形声。从犬,亦声。本义:我国古代北部的一个民族)
(2) 同本义 [Di nationality in ancient North China]中国古代民族名。分赤狄、白狄、长狄诸部,各有支系。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故通称为北狄。又指秦汉以后,狄或北狄曾是中国中原人对北方各民族的泛称
戎狄怀之。——《国语·晋语》
夷狄益甚。——《史记·货殖列传》
(3) 中国古代的低级职员 [inferior clerk]。如:狄人(古代掌乐的下级官吏)
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周礼·天官下·内司服》
钟磬竽瑟必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礼记·乐记》
狄 (dí) 指族名、麋鹿、雉羽、狄族,用作人名意指才艺、才貌双全之义;
昭君远嫁已年多,戎狄无厌不复和。——唐朝· 屈同仙《燕歌行》
黎元愁痛会苏息,夷狄跋扈徒逡巡。——唐朝· 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以兹报主寸心赤,气却西戎回北狄。——唐朝· 杜甫《惜别行送刘仆射判官》
金狄移灞岸,铜盘向洛阳。——唐朝· 王绩《过汉故城》
金狄掩通门,雕鞍归骑喧。——唐朝· 上官仪《酬薛舍人万年宫晚景寓直怀友》
必若据而争,先登仪狄氏。——唐朝· 陆龟蒙《奉和袭美酒中十咏 酒城》
(以上同上五六五《巩昌府部》,又乾隆《直隶秦州新志》十一《艺文》于此《诗》)(乾隆《秦州新志》及乾隆《狄道州志》十三收外诗,连作一首。——唐朝· 王勃《陇西行(十首) 十》
狄常侍,疑即狄归昌。——唐朝· 狄常侍《悼孟昭图(题拟)》
我拥军前(辛本、川本作“前军”、京本作“全军”)时正夏,南征(辛本、川本、京本作“侵”)北敌(京本作“狄”)苦冬寒。——唐朝· 易静《兵要望江南 风角第二(辛本作“占风角第二”、京本作“占风第三”。三十三首) 十四》
鬼神潜释愤,夷狄远输诚。——唐朝· 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狄。——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