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拉,牵引:挽弓。挽留。
⒉ 设法使局势好转或恢复原状:挽救。力挽狂澜。
⒊ 追悼死人:挽词。挽联。挽幛。
⒋ 古同“晚”,后来的。
⒌ 同“绾”。
详细词义
◎ 挽
輓 wǎn
〈动〉
(1) (形声。从手,免声。古字从“车”,免声。本义:牵引;拉)
(2) 同本义 [draw;pull]
挽,引也。——《小尔雅·广诂》
輓,引之也。——《说文》
輓,輓车也。——《广韵》
或輓之,或推之。——《左传·襄公十四年》。注:“前牵曰輓。”
娄敬脱輓辂。——《史记·刘敬传》
转粟輓输以为之备。——《汉书·韩安国传》
挽炮车者。——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挽郎(出葬时,牵绋唱挽歌的少年);挽强(拉强弓);挽满(拉满弓);挽车(拉车);挽住(憋住);挽手儿(缰绳);挽歌郎(出殡时替丧家在灵前唱挽歌的人);挽强为弱(使强变弱)
(4) 悼念死者 [lament sb.'s death]
现今胡三公子替 湖州鲁老先生征挽诗,送了十几个斗方在我那里。——《儒林外史》
(5) 又如:挽章(挽词。哀悼死者的词章);挽诗(哀悼死者的诗);挽歌(哀悼死者的丧歌);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挽辞(哀悼死者的言辞)
记性变化
◎ 挽 wǎn
〈动〉
(1) 通“绾”。卷起 [roll up]。如:挽裤腿儿
(2) 同“绾”。编结 [coil up]。如:挽手(鞭子);挽角(童年)
(3) 扭转;挽回 [reverse]
火攻破敌,挽强为弱。——《三侠五义》
(4) 又如:挽狂澜(扭转局面或风气);挽正(纠正);挽转(挽回);挽通(勾结;买通)
(5) 荐引 [recommend]。如:挽推(引荐;扶持)
(6) 勾;挎 [carry on the arm]。如:不由分说,拉着文君就走,挽其腰;手挽小篮
(7) 请,托 [please]
怎奈蔡攸处挽心腹催促公人起身。——《水浒全传》
◎ 挽 wǎn
〈形〉
(1) 后,迟。通“晚” [late]
必用此为务,輓近世塗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挽近(近世,近代。同晚近)
[①][wǎn]
[《廣韻》無遠切,上阮,微。]
亦作“鋔1”。
(1)拉;牵引。
(2)引申为荐引。
(3)扭转;挽回。
(4)挎;弯手钩住。
(5)卷起;叠起。
(6)编结。
(7)引申为绕。
(8)哀悼。
(9)见“挽挽”。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唐朝· 杜甫《洗兵马》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唐朝· 杜甫《前出塞九首 六》
高张素幕绕铭旌,夜唱挽歌山下宿。——唐朝· 王建《北邙行》
妇人无力挽断衣,舟沈身死悔难追。——唐朝· 王建《公无渡河》
一曲酣歌还自乐,儿孙嬉笑挽衣裳。——唐朝· 权德舆《览镜见白发数茎光鲜特异》
由来草泽无忌讳,努力满挽当亨衢。——唐朝· 刘禹锡《送裴处士应制举诗》
楚挽绕卢山,胡笳临武库。——唐朝· 上官仪《谢都督挽歌》
碣石何青青,挽我双眼睛。——唐朝· 刘叉《爱碣山石》
龙宫御榜高可惜,火焚牛挽临崎峗。——唐朝· 郑嵎《津阳门诗》
哀挽辞秦塞,悲笳出帝畿。——唐朝· 岑参《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 三》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挽。——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