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用手按,抑制:按捺。捺手印。
⒉ 笔形之一,由上向右斜下。
详细词义
◎ 捺 nà
〈动〉
(1) (形声。从手,奈声。本义:用手重按)
(2) 同本义 [press with force;press down]
先须捺后脚,然后勒前腰。——《游仙窟》
(3) 又如:捺上花冠;捺头向水下;捺印(盖指模或图章);捺抉(用力挤压);捺弮(向下弯曲如弓弩。形容禾穗丰硕)
(4) 抑制 [restrain]。如:按捺(抑制兴头,扫兴);捺硬(勉力抑制);勉强捺住心头的怒火
(5) 搁置;扣压 [suspend]
这事断断破不得,既承头翁好心,千万将呈子捺下。——《儒林外史》
记性变化
◎ 捺 nà
〈名〉
汉字笔画的一种,向右斜下,近末端微有波折。古又名“磔” [right-falling stroke in Chinese characters]
俗云捺,捺之祖磔法也,今人作捺多是。——《书法离鉤·八磔》
[①][nà]
[《廣韻》奴曷切,入曷,泥。]
亦作“錼1”。
(1)用手向下按。
(2)抑制;强迫。
(3)搁置;扣压。
(4)擦。
(5)汉字向右斜下的笔画。
嵌空石面标罗刹,压捺潮头敌子胥。——唐朝· 白居易《微之重夸州居其落句有西州罗刹之谑因嘲兹石聊以寄怀》
捺硬莫采渠,呼名自当去。——唐朝· 寒山《诗三百三首 六十三》
捺头遣小心,鞭背令缄口。——唐朝· 寒山《诗三百三首 一七四》
相对厅前捺且立,自惭身品世间毛。——唐朝· 韦铿《嘲邵景萧嵩》
勒腰须巧快,捺脚更风流。——唐朝· 张鷟《咏{尸/句}》
数捺皮应缓,频磨快转多。——唐朝· 张鷟《咏鞘》
腰凹脊弓焉致远,粗蹄捺踠岂能奔。——唐朝· 徐成《宝金歌》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捺。——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