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水流的样子:汩流(急流)。汩汩(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⒉ 治理,疏通:决汩九川。
⒊ 扰乱:“天公岂物欺,若此汩时序”。
⒋ 涌出的泉水。
⒌ 沉没(mò):汩没(mò)。
详细词义
◎ 汩 gǔ
〈动〉
(1) (形声。从水,曰( yuè)声。本义:治水,疏通)
(2) 同本义 [regulate rivers and watercourses]
汩,治水也。——《说文》
决汩九川。——《国语·周语》
不住汩鸿,师何以尚之?——《楚辞·屈原·天问》
(3) 又如:汩鸿(治理洪水);汩越(治理)
(4) 发咯咯声 [gurgle],发出一种近似液体流动的声音。如:崩云霄雨,沥沥汩汩
记性变化
◎ 汩 gǔ
〈动〉
(1) 弄乱;扰乱 [disorder]
我闻在昔,鲧洪水,汩陈其五行。——《书·洪范》
与汩俱出。——《庄子·达生》
(2) 又如:汩乱(扰乱,混乱);汩湮(惑乱湮灭);汩陈(错乱陈列);汩和(扰乱和气);汩泥(搅浑泥沙)
(3) 沉迷 [indulge;wallow]。如:汩溺(沉迷;迷惑);汩丧(沦丧);汩振(沦落;没落)
(4) 淹没;湮灭 [submerge;flood]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李白《日出入行》
(5) 又如:汩灭(形迹、印象等消灭;磨灭);汩漱(淹没冲刷);汩暗(湮没不明)
◎ 汩 gǔ
〈象〉
(1) 汩都都(水流声);汩碌碌(象声词。多形容转动声)
(2) 另见 yù
[①][gǔ]
[《廣韻》古忽切,入没,見。]
(1)治水。亦泛指治。
(2)乱;扰乱。
(3)搅浑。
(4)引申为混浊。
(5)沉迷。
(6)淹没;湮灭。
(7)象声词。参见“汩汩”。
[②][yù]
[《廣韻》于筆切,入質,云。]
(1)疾行。
(2)光洁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汩磑磑以璀璨,赫燡燡而爥坤。”李善注:“汩,浄貌。”一说,高峻貌,见李周翰注。
(3)深水。
(4)语助词。用同“聿”。
[③][hú]
[《集韻》胡骨切,入,匣。]
涌波。
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唐朝· 杜甫《泥功山》
避喧长汩没,逢胜即留连。——唐朝· 张籍《赠殷山人》
心田自有灵地珍,惜哉自有不自亲,明真汩没随埃尘。——唐朝· 刘叉《修养》
焉用汩其泥,岂在清如冰。——唐朝· 元稹《秋堂夕》
迹处龙钟内,声居汩没中。——唐朝· 喻凫《上高侍御》
三岛路遥身汩没,九天风急羽差池。——唐朝· 李咸用《秋夕书怀寄所知》
汩没非兼济,终穷是独醒。——唐朝· 张祜(一)《江南杂题三十首 其九》
捉月走入千丈波,忠谏便沉汩罗底。——唐朝· 韩愈《题杜工部坟》
(“我自”四句,一作“我自纵横汩碖眠。——唐朝· 一钵和尚《一钵歌》
汩汩避群盗,悠悠经十年。——唐朝· 杜甫《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汩。——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