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淮河〕水名,源于中国河南省桐柏山,流经安徽、江苏两省入洪泽湖。简称“淮”,如“淮北”。“淮南”。
用淮字免费起名
详细词义
◎ 淮 Huái
〈名〉
(1) (形声。从水,隹( zhuī)声。本义:水名。也称淮河) 同本义 [the Huaihe River]
淮,淮水也。——《说文》。 朱骏声曰:“出今 河南南阳府桐柏县桐柏山,经 安微至 江苏清河县合于 河,经 安东县至 云梯关入海。”
江淮河济为四渎。——《尔雅》
其浸淮泗。——《周礼·职方式》
淮左名都。—— 宋· 姜夔《扬州慢》
(2) 又如:淮洪(淮河与洪河,一说淮河中的洪水。也比喻善言健谈);淮军(李鸿章在安徽一带组织的军队);淮南耆阳(淮河以南的年高而有声望的人)
记性变化
◎ 淮 huái
〈形〉?
大 [torrential]
淮雨。——《尚书大传》。注:“大雨之名也。”
淮 (huái) 指淮河、南淮、淮海、淮南,用作人名意指顶天立地、刚强、志向、正气之义;
[①][huái]
[《廣韻》户乖切,平皆,匣。]
(1)水名。即淮河,我国大河之一。源出河南省桐柏山,东流经河南、安徽等省到江苏省入洪泽湖。洪泽湖以下,主流出三河经高邮湖由江都县三江营入长江。全长约1000公里,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下游原有入海河道,公元1194年黄河夺淮后,河道淤高,遂逐渐以入江为主。解放前水利失修,灾害严重。解放后进行全面治理。
(2)以指两淮地区。
(3)汇聚。
(4)姓。见《通志·氏族五》。
拥旄出淮甸,入幕征楚材。——唐朝· 高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岁暮冰雪寒,淮湖不可越。——唐朝· 钱起《海上卧病寄王临》
欲逐淮潮上,暂停渔子沟。——唐朝· 皇甫冉《渔子沟寄赵员外裴补阙》
开门面淮甸,楚俗饶欢宴。——唐朝· 武元衡《古意》
临淮太守初到郡,远遣州民送音问。——唐朝· 韩愈《送僧澄观》
枕中淮南方,牀下阜乡舄。——唐朝· 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唐朝· 李商隐《韩碑》
雨断淮山出,帆扬楚树移。——唐朝· 刘得仁《送友人下第归扬州觐省》
隋柳疏淮岸,汀洲接海城。——唐朝· 马戴《送皇甫协律淮南从事》
醉楼思蜀客,鯹市想淮鱼。——唐朝· 薛能《秋雨》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淮。——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