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弥漫,充满:滔天。滔滔。
⒉ 倨慢:“士不滥,官不滔”。
详细词义
◎ 滔 tāo
〈形〉
(1) (形声。从水,舀( yǎo)声。本义:水势盛大的样子)
(2) 同本义 [inundating]
滔,水漫漫大貌。——《说文》
滔,漫也。——《广雅》
象恭滔天。——《书·尧典》
浩浩滔天。
汶水滔滔。——《诗·齐风·载驱》
滔滔江汉。——《诗·小雅·四月》
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书·益稷》
(3) 又如:滔涸(水漫溢与干涸);滔漭(水弥漫浩广的样子);滔滔滚滚,滔漫(大水漫溢)
(4) 傲慢,专横霸道 [haughty]
士不滥, 官不滔。——《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5) 又如:滔德(倨慢不恭的品格)
(6) 广大 [wide and long]。如:滔土(广阔的土地);滔窕(广远不着边际)
记性变化
◎ 滔 tāo
〈动〉
(1) 使大水泛滥 [inundate]
舜之时, 共工振滔洪水,以薄 空桑。——《淮南子》
(2) 云集一起地涌往 [swarm]
无器而民滔乎前。——《庄子》
滔 (tāo) 指滔滔不绝、滔天、滔窕、充满,用作人名意指广大、盛大、浩瀚、谈吐之义;
[①][tāo]
[《廣韻》土刀切,平豪,透。]
(1)大水弥漫。
(2)引申为大貌。
(3)激荡;振荡。
(4)傲慢。
(5)涌聚;趋赴。
(6)同“謟”。疑惑。
(7)见“滔風”。
肃肃艺祖,滔滔浚源。——唐朝· 张说《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光大舞》
乱离又聚散,宿昔恨滔滔。——唐朝· 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
植植万物兮,滔滔根茎。——唐朝· 元结《补乐歌十首》
滔滔川之逝,日没月光辉。——唐朝· 顾况《拟古三首 二》
滔滔天外驶,杲杲朝日悬。——唐朝· 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楼感怀》
未及黄陂量,滔滔岂有津。——唐朝· 李德裕《惠泉》
凤驾北归山寂寂,龙旟西幸水滔滔。——唐朝· 许浑《骊山》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唐朝· 杨炯《西陵峡》
(见黄滔《黄御史公集》卷四《壶公山》诗注、《舆地纪胜》卷一三五、《莆阳比事》卷一、《记纂渊海》卷十)。——唐朝· 潘存实《壶公山》
ū暮景回西岑,北流逝滔滔。——唐朝· 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滔。——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