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滴眼药。滴落。滴翠。水滴石穿(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亦作“滴水穿石”)。滴漏(漏壶)。
⒉ 一点一点向下落的液体:水滴。汗滴。
⒊ 量词,用于滴下的液体的数量:滴水不漏。两滴墨水。
详细词义
◎ 滴 dī
〈动〉
(1) (形声。从水,啇( dí)声。本义:液体一点一点落下来。成语:滴水成冰) 同本义 [drip]
滴,水注也。——《说文》
若何滴滴。——《列子·力命》
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唐· 杜甫《发同谷县》
(2) 又如:滴沥(水下滴);滴溜(涓滴的水);滴水(滴下来的水);滴溜当啷(不断下滴的样子)
记性变化
◎ 滴 dī
〈名〉
水点;点点下落的液体 [drop]。如:水滴;雨滴。也用以形容像水滴那样圆的物体。如:滴子(垂珠)
◎ 滴 dī
形容雨水下落和钟摆等的声音 [tick]。如:滴滴(水点连续滴下的声音;一颗颗的水珠);滴溜扑(滴溜溜扑;滴留扑;滴流扑。都形容物体跌落的声音);滴嗒(滴答;滴漉。水下流声)
◎ 滴 dī
〈量〉
(1) 多用于颗粒状滴下的液体 [drop]
十日不饮一滴浆。——王建《伤邻家鹦鹉词》
(2) 又如:洒下几滴眼泪
[①][dī]
[《廣韻》都歷切,入鍚,端。]
亦作“渧2”。
(1)液体一点一点地下落。
(2)泛指物体掉落。
(3)点点下落的液体。
(4)量词。多用于呈颗粒状滴下的液体。
(5)象声词。
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唐朝· 杜甫《发同谷县》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唐朝· 杜甫《倦夜》
暗滴花茎露,斜晖月过城。——唐朝· 张继《春夜皇甫冉宅欢宴》
稍随微露滴,渐逐晓参横。——唐朝· 郑锡《望月》
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尽火星流。——唐朝· 卢纶《长安疾后首秋夜即事》
似见丹砂光,亦闻钟乳滴。——唐朝· 王建《温门山》
愁人独有夜灯见,一纸乡书泪滴穿。——唐朝· 孟郊《闻夜啼赠刘正元》
晓起闲看雨,垂檐自滴阶。——唐朝· 姚合《奉和门下相公雨中寄裴给事》
苔封石室云含润,露滴松枝鹤有声。——唐朝· 刘沧《雨后游南门寺》
牀寒不奈云萦枕,经润何妨雨滴函。——唐朝· 皮日休《寄题镜岩周尊师所居》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滴。——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