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濮阳〕地名,在中国河南省。
⒉ 姓。
详细词义
◎ 濮 Pú
〈名〉
(1) 古水名 [Pu River]
濮,濮水出东郡 濮阳,南入 钜野。——《说文》
桑间濮上之音。——《礼记·乐记》
钓于濮水。——《庄子·秋水》
(2) 古州名 [Pu prefecture]。隋开皇十六年(公年596年)改濮阳郡置,治所在今山东省鄄城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鄄城、范县及河南省濮阳县南部地区
[①][pú]
[《廣韻》博木切,入屋,幫。]
(1)古水名。
(2)古地名。
(3)我国古族名。最早见于《书·牧誓》,为商周时八个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江汉之南或楚国西南。曾参加周武王伐纣会盟。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11年),与麇人伐楚。周景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23年),楚为舟师以伐濮。以后,滇西南亦有濮人记载。其演变有三说:一说战国以后演变为百越,发展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各族;一说百濮与百越是两个不同的族体,元代以后称蒲人,以后发展为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各族;一说前期的百濮与百越有密切关系,后期的百濮指孟高棉语族各族。
(4)姓。明有濮英。见《明史》本传。参阅《通志·氏族三》。
疾风扫秋树,濮上多鸣砧。——唐朝· 高适《赠别沈四逸人》
河流晓天,濮水清烟。——唐朝· 韩翃《河上寄故人》
濮沿于北,祝栗于南。——唐朝· 柳宗元《贞符》
三秀间稂莠,九成杂巴濮。——唐朝· 皮日休《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
青春行役思悠悠,一曲汀蒲濮水流。——唐朝· 胡曾《咏史诗 濮水》
濮阳流政化,一半布风骚。——唐朝· 李洞《送知己赴濮州》
可怜濮水流,一叶泛庄子。——唐朝· 齐己《刳肠龟》
秦州歌儿歌调苦,偏能立唱濮阳女。——唐朝· 岑参《醉后戏与赵歌儿》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濮。——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