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一种丝质带子,古代常用来拴在印纽上,后用来拴勋章:印绶。绶带。
用绶字免费起名
详细词义
◎ 绶
綬 shòu
〈名〉
(1) (形声。从糸( mì),受声。本义:丝带。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绶带的颜色常用以标志不同的身分与等级) 同本义 [ribbon attached to an official seal or medal]
绶,绂维也。——《说文》
绂谓之绶。——《小尔雅》。按,绶者,组带之大名。
掌帷幕幄帟绶之事。——《周礼·幕人》。司农注:“组绶所以系帷也。”
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礼记·玉藻》
古者君佩玉,尊卑有序。及秦,以采组连结于繸,谓之绶。——《董巴舆服志》
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汉书·朱买臣传》
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2) 又如:绶带(系印信用的佩带);绶笥(盛印绶的箱箧);绶囊(古代官吏系在腰间盛绶的口袋);绶花(花名。蔓生如绶,故名)
[①][shòu]
[《廣韻》殖酉切,上有,禪。]
“绶1”的繁体字。
(1)丝带。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帷幕等。绶带的颜色常用以标志不同的身份与等级。
(2)指衣带。
佩高兰影接,绶细草纹连。——唐朝· 太宗皇帝《初夏》
去俗因解绶,忆山得采薇。——唐朝· 钱起《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
佐郡紫书下,过门朱绶新。——唐朝· 钱起《送丁著作佐台郡》
云间陆生美且奇,银章朱绶映金羁。——唐朝· 钱起《送河南陆少府》
绶拂池中影,珂摇竹外声。——唐朝· 卢纶《雪谤后书事上皇甫大夫》
委绶来名山,观奇恣所停。——唐朝· 李益《罢秩后入华山采茯苓逢道者》
愿得化为红绶带,许教双凤一时衔。——唐朝· 李商隐《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绶欺。——唐朝· 陈子昂《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839-解绶申知足,归元道益真。——唐朝· 康珽(一作“琎”)《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狮子衔丹绶,麒麟导翠辎。——唐朝· 杜光庭《步虚词 十二》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绶。——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