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
⒉ 泛指旌旗。
详细词义
◎ 旆 pèi
〈名〉
(1) (形声。本义: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
(2) 同本义 [flag]
旆,继旐之帛也。——《说文》
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3) 又如:旆旆(旗旒下垂的样子;生长茂盛的样子)
(4) 泛指旌旗 [banner;flag]
白旆,殷旌也。——《释名·释兵》
拔旆投衡。——《左传·宣公十二年》。注:“大旗也。”
亡大旆之左旃。——《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5) 又如:旆旃;旆旌
[①][pèi]
[《廣韻》蒲盍切,去泰,並。]
亦作“斾1”。
(1)古代旐末状如燕尾的垂旒。
(2)借喻累累的花蕊。
(3)泛指旌旗。
(4)指春秋时晋楚的前军。后亦泛指军队。
(5)前军车辆。亦泛指车驾或车辆。
舜日启祥晖,尧云卷征旆。——唐朝· 不详《郊庙歌辞 中宗祀昊天乐章 凯安》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唐朝· 高适《宋中送族侄式颜》
拔城阵云合,转旆胡星坠。——唐朝· 高适《同吕判官从哥舒大夫破洪济城回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
登山不见虏,振旆自生风。——唐朝· 刘禹锡《元和癸巳岁仲秋诏发江陵偏师问罪蛮徼后命宣慰释兵归降凯旋之辰率尔成咏寄荆南严司空》
露冕观原野,前驱抗旆旌。——唐朝· 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
交河梁已毕,燕山旆欲挥。——唐朝· 虞世南《从军行二首 二》
萦风酒旆挂朱阁,半醉游人闻弄笙。——唐朝· 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
溯流随大旆,登岸见全军。——唐朝· 贾岛《赠李金州》
不因趋大旆,谁肯暂提携。——唐朝· 许棠《陈情献江西李常侍五首 二》
扪萝盖输山屐伴,驻旆不见朝霞浓。——唐朝· 贯休《和杨使君游赤松山》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旆。——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