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一种赤色曲柄的旗。
⒉ 同“毡”。
⒊ 文言助词,相当于“之”或“之焉”:“天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旃”。
详细词义
◎ 旃 zhān
〈名〉
(1) (形声,本义:赤色的曲柄旗)
(2) 同本义 [red flag]
旃,旗曲柄也。周礼曰:“通帛为旃。——《说文》
通帛为旃。通以赤色为之。——《释名·释兵》
置旃以为辕门。——《谷梁传·昭公八年》
(3) 亦泛指旌旗
收功单于旃。——晋· 陆机《饮马长城窟行》
(4) 又如:旃帛(红旗);旃旌(泛指赤色旗帜);旃戎(军旅)
(5) 毛织品。通“毡” [felt]
不知其可以为旃也。——《淮南子·齐俗》
被旃裘。——《史记·匈奴传》
旃毛并咽之。——《汉书·李广苏建传》
(6) 又如:旃席(毡帐);旃衣(以毛毡等制成的衣服);旃车(毡篷车);旃席(毡席;毛毡)
记性变化
◎ 旃 zhān
〈助〉
(1) 之、焉二字的合读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诗·魏风·陟岵》。马瑞辰通释:“之、旃一声之转,又为‘之焉’之合声,故旃训‘之’,又训‘焉’。”
(2) 又如:勉旃(希望你奋发有为)
[①][zhān]
[《廣韻》諸延切,平仙,章。]
亦作“旜1”。亦作“1”。亦作“1”。
(1)赤色、无饰、曲柄的旗。
(2)泛指旌旗。
(3)表彰。
(4)之,焉。
(5)通“氈”。
阿若{忄乔}陈如,迦叶迦旃延。——唐朝· 顾况《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稽首作诗》
彤幢绛旃紫纛幡,炎官热属朱冠裈。——唐朝· 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珠皋转归骑,金岸引行旃。——唐朝· 李敬玄《奉和别鲁王》
旃檀刻像今犹少,白石镌经古未曾。——唐朝· 熊孺登《送准上人归石经院》
中衢横鼓角,旷野蔽旌旃。——唐朝· 刘宪《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
梁园提彀骑,淮水换戎旃。——唐朝· 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吟处美人擎笔砚,行时飞鸟避旌旃。——唐朝· 方干《献浙东王大夫二首 一》
旃裘吴地尽,髫荐楚言多。——唐朝· 张说《荆州亭入朝》
咸怨刑科有党偏,耕夫无不事戎旃。——唐朝· 周昙《后汉门 再吟》
赤旃檀塔六七级,白菡萏花三四枝。——唐朝· 贯休《书石壁禅居屋壁》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旃。——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