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旌旗。旌铭(旧时丧礼,柩前书死者姓名的旗幡)。
⒉ 表扬:旌表。
详细词义
◎ 旌 jīng
〈名〉
(1) (形声。本义: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2) 同本义 [banner]
旌,游车载旌析羽。——《说文》
位所谓緌有虞氏旌也。——《礼记·明堂位》
建旌提鼓。——《国语·吴语》
(3) 又如:旌旄(古代用牦牛尾与羽毛装饰的军旗,或代指各种旗帜);旌羽(旌旗。因有羽饰,故称)
(4) 古代旗的总称[flag]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辞·九歌·国殇》
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资治通鉴》
(5) 又如:旌旃(泛指旗帜);旌幡(泛指旗帜);旌帜(旗帜);旌幢(旗幡);旌头(旗杆顶端的矛头)
(6)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tally]
王婆道:“眼望旌节至,耳听到消息。”——《金瓶梅》
记性变化
◎ 旌 jīng
〈动〉
(1) 表彰 [cite;honor;commend]
旌其所为。——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旌书(表彰的文书);旌善(表彰善人善事);旌表节烈(表彰节妇烈女);旌典(朝廷表彰的恩典)
(3) 识别[distinguish]
诚应宠赏,以旌其美。——曹操《表论田畴功》
(4) 又如:旌别(识别;区别)
(5) 发挥[bring into play]。如:旌智(发挥智慧)
(6) 表识;表明[state clearly;indicate]。如:旌信(表明诚意)
旌 (jīng) 指旗子、旌旄、旌信、旌别,用作人名意指独特、出色、显扬之义;
[①][jīng]
[《廣韻》子盈切,平清,精。]
亦作“旍1”。
(1)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2)泛称旗帜。
(3)表识;表明。
(4)识别。
(5)表彰。
(6)古代使者所持的节。参见“旌節”。
(7)发挥。参见“旌智”。
(8)通“精”。参见“旌密”。
霜疑匣中剑,风惫原上旌。——唐朝· 鲍氏君[徽]微《横吹曲辞 关山月》
江南雨多旌旗暗,台下朝朝春水深。——唐朝· 张籍《相和歌辞 楚妃叹》
国使翩翩随旆旌,陇西岐路足荒城。——唐朝· 耿[湋]《杂曲歌辞 凉州词》
玉帛不朝金阙路,旌旗长绕彩霞峰。——唐朝· 钱起《汉武出猎》
巴人迎道路,蛮帅引旌旗。——唐朝· 韩翃《送李中丞赴辰州》
勤劳无远近,旌节屡西东。——唐朝· 皇甫冉《送王相公之幽州》
红旌渭阳骑,几日劳登涉。——唐朝· 卢纶《秋中野望寄舍弟绶兼令呈上西川尚书舅》
忆长安,四月时,南郊万乘旌旗。——唐朝· 丘丹《忆长安 四月》
故人辞礼闱,旌节镇江圻。——唐朝· 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今朝旌鼓前,笑别丈夫盛。——唐朝· 孟郊《送韩愈从军》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旌。——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