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捆住,系:束缚。束装(整理行装)。束发(fà)。束之高阁。束手无策。
⒉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⒊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束。电子束。
⒋ 控制,限制:束身。无拘无束。
⒌ 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
⒍ 姓。
详细词义
◎ 束 shù
〈动〉
(1) (会意。从囗( 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2) 同本义 [bind;tie]
束,缚也。——《说文》
束帛戋戋。——《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
束帛俪皮。——《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
贿荀偃束锦。——《左传·襄公十九年》
入束矢于朝。——《周礼·大司寇》
自行束脩以上。——《论语》
墙有茨,不可束也。——《诗·鄘风·墙有茨》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束刃(捆扎兵器);束刍(捆成一束的干草);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束手(捆绑双手);束火,束炬(扎火把);束手束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束竹(捆成束的竹子);束杖(捆起来的刑具);束载(捆物装车)
(4) 约束;限制 [restrain;control]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劝学》
空名束壮士。——李白《留别广陵诸公》
(5) 又如:检束(检点约束);束累(约束牵累);束躬(约束自己,检点);束约(管束;控制);束持(约束持重);束制(约束克制)
(6) 收拾;整理 [arrange]
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三国志》注
(7) 又如:束甲(卷起盔甲,轻装急进。表示要决一死战);束箧(收拾行装);束兵秣马(整顿军队,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束囊(收拾行装);束担(收拾行李)
(8) 搁置 [lay on the shelf;leave aside;put on one side]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9) [名]∶姓
记性变化
◎ 束 shù
〈量〉
(1) 把,小捆 [bundle;bunch]
生刍(草)一束。——《诗·小雅·白驹》
(2) 又如:一束花
束 (shù) 指光束、花束、自律、控制,用作人名意指自律、严于律己之义;
[①][shù]
[《廣韻》書玉切,入燭,書。]
(1)捆缚。
(2)谓环绕;缠绕。
(3)拴;系;戴。
(4)聚集。
(5)收缩;收敛。
(6)犹夹。
(7)引申谓狭窄。
(8)约束;限制。
(9)拘泥。
(10)谓弃置。
(11)指束素。用以形容女子腰的细柔。
(12)指聚集成条状的东西。
(13)事情的末尾、收尾。参见“束句”。
(14)量词。用于计量捆在一起的东西。
(15)量词。指物十个。
(16)量词。指布五匹。
(17)姓。晋有束晳。见《晋书》本传。
世事空名束,生涯素发知。——唐朝· 独孤及《登后湖伤春怀京师故旧》
两衙早被官拘束,登阁巡溪亦属忙。——唐朝· 王建《昭应官舍书事》
郡庭常窘束,凉野求昭旷。——唐朝· 张九龄《九月九日登龙山》
天子如今议封禅,应将束帛请先生。——唐朝· 张籍《赠梅处士》
心中不解事拘束,世间谈笑多相妨。——唐朝· 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
披榛通白道,束马置朱幡。——唐朝· 李敬方《题黄山汤院》
羁束惭无仙药分,随车空有梦魂飞。——唐朝· 姚鹄《送贺知章入道》
石角忽支颐,藤根时束肘。——唐朝· 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 入林屋洞》
花匠凝寒应束手,酒龙多病尚垂头。——唐朝· 陆龟蒙《正月十五惜春寄袭美》
山束峡如口,水漱石如齿。——唐朝· 王周《志峡船具诗 百丈》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束。——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