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树干:伐其条枚。
⒉ 古代行军时防止士卒喧哗的用具,状如箸,衔在口中:“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⒊ 马鞭:以枚数(shù)阖(用马鞭指点着数门扇)。
⒋ 量词,相当于“个”,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一枚别针。不胜枚举(一个一个地举不完)。
⒌ 姓。
详细词义
◎ 枚 méi
〈名〉
(1) (会意。从木,从攴( pū)。本义:树干)
(2) 同本义 [trunk]
枚,枝干也。可为杖。——《说文》
竹曰个,木曰枚。——《释名》
枚,条也。——《广雅》
施于条枚。——《诗·大雅·旱麓》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诗·周南·汝坟》
(3) 马鞭 [whip]
还于东门中,以枚数阖。——《左传·襄公十八年》
(4) 古代行军时,士卒口衔用以防止喧哗的器具,形如筷子 [gag]
军士衔枚,夜登芒山,未明击之。——《北史》
(5) 门钉 [peg]。如:枚数(门钉数)
(6) 姓
记性变化
◎ 枚 méi
〈量〉
(1) 相当于“个”,“支”,“件”等 [piece]
六枚都使升空法,云端里面各翻腾。——《西游记》
(2) 又如:一枚铜钱
◎ 枚 méi
〈副〉
一一;逐个 [one by one;one after another]。如:枚卜(一一占卜);枚列(一一列举);枚别(一一分辨);枚进(一一进献);枚数,枚举(一一列举)
枚 (méi) 指树干、马鞭、门钉、量词,用作人名意指刚正不阿、光明、正直之义;
[①][méi]
[《廣韻》莫杯切,平灰,明。]
(1)树干。
(2)门钉。
(3)古代行军时士卒衔于口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形如箸。
(4)钟乳。古代钟器上的饰物。
(5)一一;逐个。参见“枚卜”、“枚舉”、“枚數”。
(6)指占卜。
(7)长度单位,即一分。
(8)量词。相当于个、只。
(9)量词。相当于条、块。
(10)量词。相当于件、支。
(11)姓。汉有枚乘。见《汉书》本传。
彩笔征枚叟,花筵舞莫愁。——唐朝· 卢纶《九日奉陪侍中宴后亭》
路逢邹枚不暇揖,腊月大雪过大梁。——唐朝· 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
梁王握豹韬,雪里见枚皋。——唐朝· 罗隐《寄制诰李舍人》
枚乘蒲轮,郑均白衣。——唐朝· 李瀚《蒙求》
侍从有邹枚,琼筵就水开。——唐朝· 王维《奉和圣制赐史供奉曲江宴应制》
祇用四片板,四角八枚丁。——唐朝· 缺名(二)《五言诗 二》
称体宝衣三事,等(任录作“葬”)身锡杖一枚。——唐朝· 王梵志《回波乐 十二》
(恒山二两,独头蒜一两,乌梅二十枚,咬咀,用酒二盏,煎至一大盏,分为二服。——唐朝· 易静《兵要望江南 医方第二十九(十六首) 十六》
见皇甫枚《三水小牍》卷下)。——唐朝· 佚名《安定郡里谚(题拟)》
旧传词赋客,唯见有邹枚。——唐朝· 范朝《宁王山池》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枚。——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