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枣红。枣泥。囫囵吞枣(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用枣字免费起名
详细词义
◎ 枣
棗 zǎo
〈名〉
(1) (会意。从双朿( cì)。朿,木芒。枣树多刺。本义:枣树)
(2) 同本义 [jujube;Chinese date]
枣,羊枣也。——《说文》
枣有十一名,羊枣其一也。——《尔雅》
衣巾落枣花。——宋· 苏轼《浣溪沙》
(3) 枣树所结的果实 [date]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豳风·七月》
梨栗枣柿。——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枣核(枣子的核);枣菜(枣子与蔬菜);枣脯(枣子制成的果干);枣榛(枣子与榛子);枣实(枣子);枣蔬(枣子与蔬菜)
[①][zǎo]
[《廣韻》子晧切,上晧,精。]
亦作“栆1”。“枣1”的繁体字。
(1)木名。鼠李科。落叶灌木或乔木。有直立或钩状刺,叶子卵形或长圆形。聚伞花序,小花,呈黄绿色,有花盘,多蜜。结核果,鲜嫩时黄色,成熟后紫红色,卵形、长圆形或球形,味甘甜,可食,亦供药用。木材坚硬,可供雕刻,或作车船、家具等。
(2)枣树的果实。
(3)姓。晋有枣据。见《晋书》本传。
郎去摘黄瓜,郎来收赤枣。——唐朝· 张祜《相和歌辞 读曲歌五首 五》
也复可怜人,呼儿具梨枣。——唐朝· 杜甫《雨过苏端》
出扶桑枣杖,入卧蜗牛庐。——唐朝· 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十五》
银地无尘金菊开,紫梨红枣堕莓苔。——唐朝· 喻凫《绝句》
堪居汉苑霜梨上,合在仙家火枣前。——唐朝· 陆龟蒙《袭美以春橘见惠兼之雅篇因次韵酬谢》
邨家蒙枣栗,俗骨爽猿蝉。——唐朝· 黄滔《壶公山》
饥共噬齐枣,眠共席秦蒲。——唐朝· 沈佺期《夜泊越州逢北使》
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唐朝· 李白《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大瓜玄枣冷如冰,海上摘来朝霞凝。——唐朝· 韦应物《马明生遇神女歌》
忽如鄂公喝住单雄信,秦王肩上塔著枣木槊。——唐朝· 贯休《观怀素草书歌》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枣。——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